传统医学中早便有了外科手术,只是条件限制,少有医者敢这么做,但黄大夫敢。
听说他当过军医,这么想着,倒也没那么奇怪了。
他指挥着徒弟去熬草乌散,又叮嘱加洋金花,能达到全身麻醉,加强止痛镇痛效果的作用。
帝修跟着进来想看看这时代是怎么做手术的,黄大夫扫了他一眼,也没驱赶,甚至理所当然地使唤起他来,他徒弟进来后看到这情况,抿了抿唇,将熬好的草乌散和一壶酒一起拿了进来。
把药给病人灌下后,黄大夫又使唤着帝修去取参片来吊着他气,开始拿火烤刀子,处理这人的腿,又叫徒弟去清理手臂创面,帝修则处理这人身上的被咬出的伤口。
这时候没狂犬疫苗,一旦被咬,需对伤口立刻进行清洗,再用高温的针灸去处理伤口。
黄大夫下手快准狠,将几乎断成两截的小腿砍下,即便在膝盖上绑了软绢,这么大伤口,出血量也不小,又以铁板烧法止血。
他观察着病人的身体体征,去开了方子叫学徒去抓药熬药,那婆媳俩又过来,焦急询问儿子/丈夫怎么样了,本想闯进去,却对上一人裹着刀光剑影的眼,顿时退却了。
将病人所有伤口处理好,敷上药,缠上纱布,接下来需要观察一段时间,尤其是看伤口是否感染。
很多小说里的金疮药便能起到消炎作用,各种典籍中也传下不少能消炎的配方,但即便在现代,也不能保证完全不感染。
帝修准备去后院继续熬药,黄大夫叫住他,面色复杂地问道:“你到底是什么人?”
帝修不动声色地回看过去:“普通人。”
“你这……”黄大夫突然止住了到嘴边的话,转而问道,“你学医是为什么?”
“治病救人。”
“你方才为何驱赶她们?”
“不救不愿治之人。”
“……那你应该问病人。”
帝修一摊手,似有无奈:“但闹事的是家属。”
黄大夫静了会儿,又道:“你学医真是为了治病救人?”
“嗯。”
“我看不到你的仁心。”
“有良心就行。”
“你让我好好想想。”
“?”
仁安堂有两个坐堂大夫,大多时候不忙,便轮着来坐堂看病。
黄大夫时常要留意手术病人的情况,另一个李大夫得到消息便立刻来了,在前面坐了一下午。
来的患者多是些寻常的小病小症,少有疑难杂症或大病大灾的,李大夫便叫了自己的徒弟练练手,自己从旁把关,做的好拍一下后背,做得不好敲一记脑壳儿。
他注意到黄大夫不光留了学徒在里面,还和他说了许多话,问自己徒弟:“那人是谁?”
“新来的学徒,叫胡四白,常娘子的外甥。”
“有什么特别的吗?”
他徒弟想了想,回道:“不喜欢说话,但做事很牢靠。他应该看过很多医书,基础很扎实,只是没人教。”
“他想拜老黄为师?”
“没有吧,不过他最开始想进来当学徒,黄大夫将他拒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