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着徐大为这条线,苏航挖出了几个可疑的电话号码。
只不过很可惜,都不是苏航要找的人。
没有挖出那个出售隐私信息的,反而找到几家营销号。
一时间却是没有更深的进展了。
苏航揉了揉眉心,此事只好继续往后排了,或者这一次对于隐私保护的重拳出击能不能有点收获吧。
网上冲浪一波,苏航发现,这火,貌似拱得有点大了。
……
“这火是不是烧的太旺了?”
马志松看着网络上的汹涌舆论,心里有些忐忑,看向祝庆田,眼里满是焦虑。
祝庆田撑着下巴,“我也没想到啊,迈斯沃克怎么也暴雷了。”
两人看着各大主流媒体和网站上的评论、文章,作为导火索,心里别是一番滋味。
网络隐私问题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了。
最开始,人们是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隐私问题。
那个时代,人们的网名甚至就是自己的真名,或者是真名·改。
小虾米和小菜鸟们的信息像是切好的肉一样摆在网络上,任人取用,不过那个时候网民风气还是比较朴素的,不至于顺着网线去砍人。
那个时代的网民,就像没有吃智慧果的亚当夏娃一样,虽然是坦诚相见,但是也没有太多的邪念。
后来,一些恶性事件的爆发,让人们意识到了个人隐私的重要,网民们开始有意识地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但是技术手段和规范约束却没有跟上黑客的脚步,隐私侵犯不过是转到了暗地里,就像那枚偷吃的禁果。
再后来,人们习惯了隐私被窃取。
做了一天PPT后,打开购物软件,被推送多媒体遥控笔。
才刚刚发了条备战考研的说说,某个社交软件就开始发考研广告,连某个小视频软件也不例外。
才刚刚买房,第二天就接到了无数个推销装修方案的电话。
刚刚点了份糖醋排骨,马上就收到了无数类似口味的推送……
“《什么时候隐私居然成为了商品?》”
“《网络隐私泄露,网络诈骗的温床!》”
“《网络可能比你妈还了解你!》”
这一次由算筹点起来的火瞬间引燃到了各个领域,和网购、外卖、社交乃至网络诈骗来了一波梦幻联动。
就连外国的某着名公司也遭受了机密泄露后,关于隐私保护的呼声达到了高潮。
“软件注册要提供一些基本信息,名字,更重要的事情还需要号码,身份证之类的。
号码可以查出之前的工作单位或者是现在的工作单位,还有目前是在谁名下,甚至直接查出身份证号。
QQ、微信也可以延伸出查到其它的资料,名字也能查到网名是真名的动态。
身份证号可以查如家酒店,支付宝,社保,宽带,电网,广电,南航,东航……网络时代,谁不是衤果奔?”
“美术馆里有一副描写亚当和夏娃的画。
一个英国人看了,说:‘他们一定是英国人,男士有好吃的就和女士分享。’
一个法国人看了,说:‘他们一定是法国人,情侣衤果亻本散步。’
广大网友们看了,说:‘这不就是我们吗?’”
“一位年轻人在乘坐地铁时抱怨道:“这种公司真差劲儿!!!!!”
结果被一位网友听到而遭人肉。
年轻人辩解说:‘我根本没讲是哪个公司,你怎么可以随便人肉我呢?’
‘你少骗人,’网友咆哮道,‘我浪迹网络二十多年了,哪一个公司差劲我不会知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