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研究所正式成立了。
成立仪式一如它的名字一样低调,除了将要入职的研究人员,被邀请来的几乎都是一些潜在的合作单位。
苏航则是以一个即将入职的研究员身份加入了进去。
正常来讲,苏航还没有毕业,档案调不走。
不过自有国情在,也就开了绿色通道。
尤其是听说苏航即将要出国交流访问后,手续更是加急办理。
看祝庆田那架势,是生怕苏航一去不回。
也不怪祝庆田着急,不是没有杰出青年在呼吸自由空气后就忘了回来。
所以现在苏航的头衔又多了一个,算筹研究所研究员。
118研究所没有对外公开,连个对外网站都没有,所以给苏航的名号也就是算筹研究所的了。
不过这都是大家心知肚明的东西。
祝庆田非常简短地说明了一下第一个工作任务。
和之前商讨的一样。
开发计算机辅助设计建筑软件。
而且得有自己的内核和完全的自主产权。
同时调用了市场上国有产权的软件作为研究所的研究支撑。
说起三维CAD软件,这东西可就可深可浅了。
高大上一点,那就是几何造型平台、几何引擎。
说得粗略一点,就是建模,用数学去表述建模对象,根据精度逼近实际成果,生成模型。
这也是为什么祝庆田决定先拿下算筹,再进一步搞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
数学的根本性、工具性地位又体现出来了。
苏航很是赞同祝庆田的这一个说法。
现在国产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要么是干脆用的别人的几何引擎,要么就是改头换面说是自己的。
但是实际上,国内对于三维几何引擎的开发不如人意。
除了工业领域,游戏领域也会需要这种三维引擎。
不过相对比而言,一个倾向于精度,一个倾向于真实渲染。
而且就游戏的几何引擎而言,国内的游戏商也做的不怎么样。
当一个2D砍砍砍游戏就能赚大钱的时候,谁愿意花更多的钱去优化游戏体验?
无论是端游还是手游,商人不需要做多好,只需要比同行好就行。
所以很多物理引擎基本都是买的。
不过说好听点,就是联合开发了。
联合开发,潜台词就是定制引擎。
但是内核并不是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的前置条件。
其实,在CAD最初,包括Autodesk的MDT也没有几何引擎这个概念在里面。
所有的系统模块都是一起编写的。
直到后来,开始独立出内核这一块,将这一部分工作外包储蓄,逐渐就有了这个概念。
而研究所要做的,就是补足国内CAD在这一块的不足。
而算筹就是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基础。
可视化建模是算筹的不足之处,这一块上,目前还是并行了一条用python补充出图的功能。
所以,这一次,既是算筹的补全,也是算筹的延伸。
三维CAD的实体几何内核中,可以分成两个派别。
一个是架构先进、API完备、造型效率高的ACIS,另一方则是应用广泛、成熟稳定的Parasoild。
两方的代表分别是AutoCAD和西门子。
国内通用的是前者。
即使是号称完全自主研发,也同样没有摆脱它的影子。
但是,大型的CAD软件都有自己的内核。
这是强大的本钱啊。
有了自主版权内核,就可以针对性的改进出适用于不同场景下的内核。
这不仅仅是建筑领域,在工业领域都是极其据有战略地位的。
苏航听着岳明教授的介绍,环视周围的人,都是热血沸腾,将参与其中的建设视作一件无比光荣的事情。
往小了说,这不过就是敲代码。
往大了说,这是弥补过去的错误。
世界上几何引擎不多了,基本处于垄断地位。
中望的Overdrive内核,本来是美国VXCAD的内核,2010年被收购。
但是一直都没有能商业化。
市场不认可,认可了也不足以盈利。
岳明教授放出了一张统计图。
最大的几何内核Parasolid一年的生意,也就是3000多万美元。
如果做内核,跟Parasolid去竞争,是不可能活不下去的。
而这一次,我们不是要单纯的做内核。
用国家的力量,要把内核并联三维CAD、CAE、CAM一齐拿下。
全推国产内核,全面掌握自主版权,凭借现有的国内市场,才有可能在市场上站稳脚跟。
这是任何单独一家公司所做不到的。
面对垄断,只有国家才能抗衡。
高水平的通用几何造型平台是发展CAD软件产业的一级火箭助推器。
补全中国制造的上游产业,弥补过去急功近利的错误,就是目前118研究所的首要任务。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至于次要任务,那就是一个联通建筑全过程的国有平台软件,以及配套的系统开发。
苏航的提议虽然不错,但是并没有取代原有的首要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