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杨玉环生死之谜(上)
除了《旧唐书.杨贵妃传》这本当时的书和白居易的《长恨歌》这首第一篇写唐玄宗与杨玉环爱情的诗中记载杨玉环死于自缢,关于杨玉环的死还有几个版本。
杨贵妃也可能死于乱军之中。此说主要见于一些唐诗中的描述。杜甫于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在安禄山占据的长安,作《哀江头》一首,其中有“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之句,暗示杨贵妃不是被缢死于马嵬驿,因为缢死是不会见血的。李益所作七绝《过马嵬》和七律《过马嵬二首》中有“托君休洗莲花血”和“太真血染马蹄尽”等诗句,也反映了杨贵妃为乱军所杀,死于兵刃之下的情景。杜牧《华清宫三十韵》的“喧呼马嵬血,零落羽林枪”;张佑《华清宫和社舍人》的“血埋妃子艳”;温庭筠《马嵬驿》的“返魂无验表烟灭,埋血空生碧草愁”等诗句,也都认为杨贵妃血溅马嵬驿,并非被缢而死。
杨贵妃之死也有其它的可能,比如有人说她系吞金而死。这种说法仅见于刘禹锡所用的《马嵬行》一诗。刘氏之诗曾写道:“绿野扶风道,黄尘马嵬行,路边杨贵人,坟高三四尺。乃问里中儿,皆言幸蜀时,军家诛佞幸,天子舍妖姬。群吏伏门屏,贵人牵帝衣,低回转美目,风日为天晖。贵人饮金屑,攸忽舜英暮,平生服杏丹,颜色真如故。”从这首诗来看,杨贵妃是吞金而死的。陈寅恪先生曾对这种说法颇感稀奇,并在《元白诗笺证稿》中作了考证。陈氏怀疑刘诗“贵人饮金屑”之语,是得自“里儿中”,故而才与众说有异。然而,陈氏并不排除杨贵妃在被缢死之前,也有可能吞过金,所以“里儿中”才传得此说。
上皇自蜀还,令中使祭奠,诏令改葬。礼部侍郎李揆曰:“龙武将士诛国忠,以其负国兆乱。今改葬故妃,恐将士疑惧,葬礼未可行。”乃止。上皇密令中使改葬于他所。初瘗时以紫褥裹之,肌肤已坏,而香囊仍在。内官以献,上皇视之凄惋,乃令图其形于别殿,朝夕视之。(《旧唐书·卷五十一·杨贵妃传》)
不过上述关于杨玉环之死说法却都不是主流观点,虽然刘禹锡和杜甫与杨玉环几乎是同时代的人,但他们却并非《马嵬之变》的亲历者,他们关于杨玉环的种种记载恐怕主要来自道听途说,而且他们在描述“马嵬之变”的时候采用的是文学性的语言,可信程度并不高。
20世纪20年代,红学家俞平伯通过探究《长恨歌》和《长恨歌传》背后的“隐事”得出一个爆炸性的结论:杨玉环死于马嵬坡其实是一个天大的政治骗局!
俞平伯觉得生活在唐代的白居易和陈鸿迫于政治压力并不敢直接说出真相,只得通过曲笔委婉地表达出来。
第一种传说,当年被杀的并非杨玉环本人,而是她身边的侍女张云容。虽然两人地位有别,但杨玉环却与她情同手足,形影不离。张云容擅长跳霓裳羽衣舞,舞姿轻盈飘逸,柔美却不失韵律感。杨玉环叹为观止,随即在黄绫上挥毫写就一首七绝《赠张云容舞》。
受宠若惊的张云容当即跪下发誓道:“贵妃娘娘的大恩大德,奴家日后定当以死相报!”
正在这时,李隆基顺手拿过侍女手中捧着的云龙纹铜镜,放在她们的面前,说:“你们二人如同孪生姐妹,如果不是你们俩的服饰有别,朕恐怕真的分不清哪个是贵妃,哪个是云容了!”
“马嵬之变”时,李隆基迫于压力只得同意通过牺牲杨玉环来保全自己。此时的杨玉环因为惊恐和悲愤变得面如土灰,瑟瑟发抖。张云容见状高声喊道:“启奏陛下,贵妃娘娘需要更衣!”李隆基随即朝她挥了挥手。张云容拉着杨玉环疾步走向佛堂边的茅屋,在那里强行与杨玉环调换了衣服和首饰,又抓起一把黄土抹在杨玉环的脸上说:“奴家愿意替娘娘去死。娘娘暂且扮作奴身,受几天委屈,待局势安定下来时再奏明圣上恢复本身。”话音未落,张云容就迈着坚定的步伐走出茅屋,从容地替主子受死。
在当时混乱的局面下,到底有没有可能趁机将杨玉环调包呢?
姚汝能的《安禄山事迹》记载:“(杨玉环)遂缢于佛堂,舁置驿庭中。令(陈)玄礼等观之,(陈)玄礼等免胄谢焉,军人乃悦。”
《资治通鉴·第二百一十八卷》记载:“上(即李隆基)乃命(高)力士引(杨)贵妃于佛堂,缢杀之。舆尸置驿庭,召(陈)玄礼等入视之。(陈)玄礼等乃免胄释甲,顿首请罪,上慰劳之,令晓谕军士。”
杨玉环当时被缢杀之后,她的尸体被摆放在驿站的庭院之中,等待着禁军将领们验明正身。注意上述两个文献用的都是“玄礼等”,说明当时在场的并不是仅仅只有陈玄礼一人,还有其他禁军将领,甚至可能还包括一些普通士兵。如果杨玉环身边真有一个和她容貌极为相似的张云容,负责皇宫保卫工作的陈玄礼等禁军将领不可能不知道,在他们眼皮子底下上演这出调包计怎会不被识破呢?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第二种可能就是高力士当年缢杀的的确是杨玉环,不过她后来却又奇迹般地活了过来。在古代,“死而复生”可不是什么新鲜事。
《太平广记》收录了从汉代至宋初的各类野史小说,其中就有大量的关于死而复生的记载。虽然很多死而复生的故事太过离奇,可信程度并不高,但却可以说明我国古代关于“死而复生”的故事可谓源远流长、家喻户晓。
无论是小说还是传说,虽然都因为进行过艺术加工或者掺杂进杜撰的成分而与真实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但却并非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总会有着生活的影子。通过梳理古代那些千奇百怪的死而复生的故事,可以发现关于死而复生的两个规律:第一个就是主角多是女人,这或许是因为男女的体质差异导致的;第二个就是上吊后复生的故事特别多,说明这种死法生还率比较高。在马嵬坡自缢的杨玉环无疑完全符合这两个特征。她会不会非常侥幸地“死而复生”了呢?如果果真如此,她后来又去了哪里呢?
1963年,一位日本少女在电视上露面自称是杨贵妃的后裔,并出示了自己的家谱文件。
据有些媒体报道,日本着名影星山口百惠也声称自己是杨贵妃的后代,却并未得到当事人的证实。
对于此,东亚的许多学者专家还研究了许久,不过我白垩求生表示不理解,这根本不值得研究就应该排除,原因很简单——杨玉环无法怀孕,不可能有后代。
陈鸿的《长恨歌传》中曾有这样的记载,有个从四川来的道士得知太上皇李隆基一直思念着杨贵妃,便毛遂自荐说自己拥有招魂之术。喜出望外的李隆基随即让他前去寻找杨贵妃的魂魄。那个方士使出浑身解数又是上天,又是入地,却始终都找寻不到杨玉环美丽的身影。他一直向东,越过蓬莱发现了一座烟雾缭绕仙山。“上多楼阙,西厢下有洞户,东向,阖其门,署曰‘玉妃太真院’。”这个名叫“玉妃太真院”的女道士院与唐代妓院的名称极为相似,这是不是在暗示杨贵妃已经流落风尘了呢?试想她这样一个无依无靠的女子要想在乱世之中生存下来也只得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