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杨安之仇
天宝十一年(公元 752年)冬天,安禄山再次来到长安,不过他却发觉杨玉环对他的态度已经悄然发生了逆转,别说再次共度春宵,就是亲密的肢体接触,杨玉环都会巧妙地避开。
“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杨玉环淡淡地说。自从出轨以后,杨玉环一直都饱受着内心的煎熬,经过一番痛苦的内心挣扎,她最终还是决定毅然决然地了断这段孽缘,毕竟李隆基很爱自己,而自己也很爱李隆基。
“总有一天你会明白这么做的代价!”安禄山说完之后就悻悻地离开了。虽然他不便也不敢发作,但他的内心却燃烧着无尽的怒火。他觉得自己不过是杨玉环寂寞时的一个玩伴、空虚时的一枚棋子,如今她不再寂寞,也不再空虚,因此也就不再需要他了。
对于杨玉环,安禄山曾经爱得深沉,如今却恨得刻骨。
安禄山一直在反思到底是因为什么杨玉环对自己的态度竟然会发生如此之大的转变。难道是因为她的堂兄杨国忠如今已经贵为宰相,不再需要自己了?每每想到这里,他就会怒火中烧,杨国忠何德何能居然能够位居宰辅,操控帝国的权柄?
就在杨国忠为了升迁而苦苦钻营的时候,安禄山却已经赢得了帝国皇帝李隆基特殊的宠信。李隆基在长安为安禄山精心建造宅邸,不仅不惜花费重金,甚至不惜超越礼制。帷幕全是缇绣的,榜筐全是金银的,爪篱也都是金银的,豪华气派的程度甚至超越了皇家。
一个偶然的机会,李隆基发现了杨国忠在理财方面的特殊才能,于是让他在王鉷手下担任判官。从此之后,杨国忠的仕途之路几乎每一年都会跃上一个新台阶。虽然两人的差距正在大幅度缩小,但差距仍旧很明显。
天宝九载(公元 750年),安禄山兼任河北道采访处置使,负责监察黄河以北、太行山以东的广大地区的州县,就在这一年,他还受封东平郡王。
虽然迅速蹿红的杨国忠此时也已被火速提拔为兵部侍郎兼御史中丞,但他见到安禄山时还是毕恭毕敬的,脸上还时不时地挂着一丝谄笑。
李林甫能够镇得住安禄山,可继任者杨国忠却根本镇不住安禄山,因为他既没有令人仰慕的资历,更没有令人敬畏的手腕。为了对抗越来越咄咄逼人的安禄山,宰相杨国忠竭力拉拢悍将哥舒翰,因为他与安禄山兄弟的关系一向不好。敌人的敌人就是自己的朋友!
当年安禄山的堂兄安思顺和哥舒翰分任大斗军正使和副使。哥舒翰唯我独尊的性格使得他与安思顺难以相处。虽然无论从资历还是职务,哥舒翰都要逊于安思顺,可是哥舒翰却根本不把这位顶头上司放在眼里。
杨国忠与哥舒翰越走越近引起了安禄山的不安。他左思右想还是进宫去找杨玉环,寄希望于杨玉环能够出面为他解围。
安禄山却与上次判若两人,恭敬地说:“一日为母,终身为母。此前多有冒犯,还望养母恕罪!”
“言重了!你何罪之有?又怎么谈得上恕罪呢?”
“如今有人正在处心积虑地搜罗孩儿的罪证,企图将孩儿置于死地!”
杨玉环闻听此言不禁花容失色,连忙问道:“是谁?”
“杨国忠!如今他勾结哥舒翰,联手对付孩儿,孩儿这些日子一直为此吃不下,睡不着。”
“恐怕是你多虑了吧!不过本宫自会去找杨国忠,他定不会把你怎样。你与哥舒翰都是圣上器重的将领,恰巧他也刚刚来朝,本宫会上奏圣上,找个合适的机会让你们冰释前嫌!”
不久,驸马崔惠童府上大排筵宴,高朋满座,但这次宴会的主角却并非是崔惠童,而是高力士。正是因为高力士的缘故,哥舒翰和安禄山才终于冰释前嫌,坐到了一起。
然而,杨玉环和李隆基精心筹划的这次宴会不仅没能缓和两人的矛盾,反而使得两人的矛盾日趋激化。当然这却是杨国忠最愿意看到的。就在哥舒翰与安禄山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的时候,杨国忠更加不遗余力地向哥舒翰示好。
当时安禄山兼任范阳、河东、平卢三镇节度使,杨国忠就奏请李隆基让陇右节度使哥舒翰兼任河西节度使;安禄山被赐爵东平郡王,杨国忠就奏请李隆基赐给哥舒翰西平郡王的爵位。杨国忠与安禄山之间的矛盾也因此而日趋白热化。
天宝十三载(公元 754年)正月初四,杨玉环与李隆基还沉浸在春节的喜庆气氛之中,但他们原本充斥着欢笑的生活却被风尘仆仆赶来的安禄山彻底地打破了。
见到杨玉环和李隆基之后,安禄山也顾不上自己的形象,跪在地上泪流满面地对李隆基说:“微臣是个胡人,也不认识什么字。承蒙陛下不嫌弃我,委以重任,可这却招致杨国忠的嫉恨。他不把我置于死地,决不肯善罢甘休啊!”
近年来关于安禄山将要发动叛乱的奏报从来都没有中断过,不过李隆基却坚信那些通通都是别人臆想出来的流言蜚语,因为他觉得出身卑微的胡人安禄山如今的一切都是他给予的,安禄山根本就没有理由背叛他。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而且,唐玄宗也相信自己,因为在开元、天宝四十年间,在他任命的八十二名节度使中,仅仅有一人敢于背叛他,那就是碛西、北庭节度使刘涣,不过刘涣发动的叛乱当月便被朝廷镇压下去了。这场短暂的叛乱对政局的影响可谓微乎其微,以至于史书对这件事语焉不详,仿佛这场叛乱从来都没有发生过似的。
对于貌似忠厚的安禄山,李隆基却亲手打破了自己确立的“不久任、不兼统”的原则。
但是随着奏报安禄山将要谋反的人越来越多,李隆基也渐渐有些动摇了,杨国忠趁机向他进言:“陛下征召安禄山进京。如果他肯来,说明他对朝廷忠心不贰;如果他不肯来,说明他肯定心里有鬼!”
如今安禄山的到来无疑使得杨国忠先前的预言破产了!
安禄山打出的悲情牌果然收到了预期效果。李隆基的脸上挂着几丝尴尬的神情,眼中透着几分愧疚的意味,让先前还有些恐惧的安禄山彻底地释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