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圣裁
随着王阳明掷地有声的话语落下,殿内安静下来。
明眼人都能看出,王蠡的功名要是处理不好,就不仅仅是王蠡个人的事情,还会引发文界内部的分裂。
文界从来不是铁板一块,各种学说互不服气,就算上界祖师有意息事宁人,但下界的门人学子为了争夺在人间的话语权,能把狗脑子打出来,最终的结果是下界裹挟上界,演变为了一处处山头。
譬如王阳明和朱熹,虽未必有僭圣的心思,但是下界的儒生,不是心学就是理学,真正崇尚原始儒家的学子,几近于无。
所谓的实学并没有一言定鼎的理论,更像是心学和理学的缝合怪。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自前明中后期起,就不断地有学子质疑圣人,并为王阳明与朱熹争圣,杨廷鉴无非是声量大罢了。
文界与仙界最显着的区别在于,仙界以力盖压,文界却是以人间的万千学子为根基,如果人间的道统提前行动,立王阳明与朱熹为圣人,那么在事实上,二人就拥有了圣人位业,孔门三圣如果不退位让贤,文界立马分裂。
这也是文界最大的矛盾与危机,上界与下界,已经严重脱勾。
不过孔门七十二门徒也有委屈啊,儒家的江山是他们打下来的,打江山难道还不能坐江山?这是哪门子道理?
在他们看来,无论朱熹王阳明,还是韩愈诸葛亮,都是后辈,一切的成就都是建立在他们打下的基础之上。
按人间的尺度衡量,封个国公差不多了。
因此百余年来,王阳明与朱熹做的最多的,便是强压下界的声浪,可是为二人封圣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
到底还能压多久,天知道!
“此事确是下面做差了,不可为一考官败坏了学风!”
韩愈无奈的叹了口气,他也是先贤位业。
其实摸着良心说,王蠡的文章,和诸圣先贤亲自下场书写,还是有差距的,但是在一百零五篇文章中,可独占鳌头。
“见过圣人!”
孔子携孟子飘然而至,诸贤齐齐施礼。
孔子道:“人间学风败坏,科举为私人把玩,文界亦沉苛日久,不可拖之任之,但眼下,还是先处理下界之事,子舆(孟子表字),你看如何处置?”
孟子沉吟道:“沉垢日久,非一日所能扫除,留榜不发。”
“善!”
孔子点头。
孟子的做法,符合儒家一贯的做人留一线原则,给你个面子,让你自己去查,何时改正,何时发榜。
彝伦堂中!
久久不见文界回应,五名考官面面相觑。
李守中忍不住道:“王大人,天就要亮了,再上一柱香试试?”
“嗯!”
王子腾面色阴沉,领着众人,再次上香。
可是依然没有回应。
王子腾的面色更加阴沉,这是前所未有,诸圣先贤无一回应,轮到自己当主考,就出了这样的事?
明正伦看向王蠡的试卷,似是有所猜测,不禁冷笑道:“莫非是诸圣对会试榜单不满,故而留榜不发?”
王子腾也有类似的猜测,顿时头疼!
这可是皇帝安排的差使,如果连个区区学子都压不住,皇帝会如何看他?
况且考官与考生有了争执,诸圣偏帮考生,这意味着什么?
儒家诸圣,是读书人的精神信仰,会让天下人都知道,诸圣对他不满!
张朝阳本是随大流的态度,但诸圣压榜不发,就很严重了,于是也道:“按律,天亮放榜,如今还有半个时辰,倘若放不了榜,不仅于朝野引发震动,你我的脑袋也要搬家,王大人切不可为一己之私触怒诸圣,不然本官定要上折子弹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