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蠡随众人称谢。
“上祭礼!”
府学教授挥了挥手。
一如上回在县学,有仆役抬着三尊小鼎进来,分别炖有猪头、羊头和牛头,煮的喷香。
府学教授带领众人祭祀。
随即就座于蒲团,放空身心,神魂被接引进了文界。
哪怕不是第一次进来,见着文界,也都震憾无比,在读书人心目中,文界便是仙界。
“哎~~”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薛蝌叹了口气,感慨道:“身为文人,死后若入文界,大幸也……”
正说着,突然留意到王蠡那调侃的眼神,他记起王蠡曾说过文界没有女仙之类的混帐话,立时说不下了。
“薛兄,怎不说了?”
柳湘莲问道。
薛蝌苦笑道:“王公子说文界没有女性,不愿来此,只愿飞升仙界。”
“哈哈~~”
柳湘莲哈哈一笑:“我算是明白了,难怪王公子能得苏大家看中,原是只羡鸳鸯不羡仙呐,好一个性情中人,若是我得了仙缘,愿与王公子一同飞升仙界,领略女仙风采!”
王蠡心中一动,他的大罗剑宗,就他和小翠香菱三只大小猫,如有合适的人选,他不介意广开山门。
开宗立派的好处,是看的见的,说句现实话,一宗的宗主,比当皇帝还爽,可蛋糕就这么大,你去切一块,必然要动别人的利益,发展到了一定规模,就会被大派打压。
燕赤侠为何威名远扬?
因为他不开宗立派,修为再高,也只是个散修,动不了大派的蛋糕,所以大派能容忍他,犯不着和他死磕。
而自己如果打出了大罗剑宗的旗号,又不一样了。
同时,剑经也要想办法修改,仅仅是入门那非生即死的考验,会挡住很多人,毕竟不是谁都能读出文气。
“董公来了!”
王蠡正暗暗思索的时候,董仲舒乘着白云,飘然而至。
大明有一百四十府,国朝在此基础上,裁并成了一百二十府,府亦有大中小之分,录取生员分别是三十人、二十人和十人。
今科秀才,合计两千四百五十人,以南北直隶的人数最多。
“拜见董公!”
学子们纷纷施礼。
“诸位学子,不必多礼,请随老夫来!”
董仲舒笑呵呵摆了摆手,伸手一指,每人脚下,涌出了一朵白云,随着董仲舒而去。
有过第一次的经验,倒没人大呼小叫,只流连着文界的美景。
这次的授课地点不是那连绵大殿的殿前广场,而是在一处高耸入云的大山前,整座山,远观方圆万里,如白玉雕筑,上不见顶,浑似天地之极,令人不自禁的生出顶礼膜拜之心。
很多人都忍不住,跪下来磕头。
王蠡是现代人,除了见皇帝不得不磕,或者在正式场合给师长磕头,这都是必要的妥协,其他场合能不磕尽量不磕。
他只是在想,文界、仙界、佛界、魔界、阴间、包括西方耶界,都是此方世界的附属世界,在他的理解中,应该是类似于科幻里人造卫星堡垒的存在。
那么,这方世界到底有多大?
就他所知,此方的生态位和地球高度相似,但不可能是地球,心里不由有了些向往。
“诸位,老夫先传下去止之法,尔等可于书山前自行领悟,三日后登山,细则届时公布!”
董仲舒双手一压。
“恭听董公圣训!”
两千四百五十名秀才齐齐施礼,按地域坐下。
去止之法,是以知为本,剔除杂念,反照内心,连绵去止。
用现代话来解释,就是在大量读书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内心,以有用的知识为养份,把无用的知识当作杂念剔除。
连绵去止,就是不断的去止提纯。
毕竟庄子有言: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所以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知识。
这里的适合,并不是浮于表面的兴趣爱好,而是与自己的心灵契合。
反照自性是在大量积累的基础上,明了自己的内心,去止是明了的第二步,可以勉强理解为提纯。
事实上,儒家修行层次和佛道二门的修行功法有着本质区别,后者修行到了更高层次,意味着前一阶段修行的结束。
而儒家是学术,不断的反复积累,在反复积累中提高自己的学术素养。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这正是儒家心法的核心,不是说踏入了下一个境界,前面的境界便弃之不用,要时常反省温习。
董仲舒讲了小半日,每个人都在认真倾听,当然,两千多秀才中,不可能人人对偏向于学术层面的心法感兴趣,有些只是佯作认真听,实则重视的还是攀登书山与术法神通。
董仲舒不干涉,到个这个层次,如果学习还要人督促的话,只能是无药可救。
喜欢红楼聊斋逍遥仙请大家收藏:红楼聊斋逍遥仙本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