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认识论:
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最重要的一环在于掌握客观规律。孟子拿夏禹治水,根据水势就下、可导而不可遏的规律,来说明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都须如此。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教育方法中的“因材施教”。肯定在进行教育时,必须采取因人而异的多种方法。而且,对孔子的“因材施教”有了发展。认为教育学生必须要有一定的标准,使学生有一个明确的奋斗目标。
孟子的天道认为天具有最高意志,人世间的朝代更替、君王易位,以及兴衰存亡、富贵穷达,与天命有关:“顺天者昌,逆天者亡”。
七、性善论:
孟子以“性善论”作为人们修养品德和行王道仁政的理论根据,认为仁、义、礼、智等伦理道德的要求源于人的本性本心,有伦理学意义,同时“性善论”认为通过学习人人可以成为尧舜那样的君子,又强调了教育的可能性,具有很大的的教育意义。
(笔者注:其实无论孟子的“性善论”还是荀子的“性恶论”,最终目的都走向教育,人格的理想化,殊途而同归也。)
——————即便不谈这些功德,单单从理论上说,孟子有“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富贵不能淫”之句,足见其人格魅力。
所以,我是特别喜欢孟子的。
——————
但如今,孟子因为我拿了后世的一些理论与他分析,顿时觉得王后钟离春,果真有一套。
不但发现了他的问题,而且,好像还有一些见解。
当然,他内心对于“仁政”的实施,是很有信心的,也相信这是对的。
但他确实也知道,在“军事力量”四个字面前,好像自己也无话可说。
我也不想让孟子难堪,于是笑道:“人各有所长。虽然先生没有致力于军事力量的发展,但论及管理国家的人文政策,还是一马当先的。”
这个时候,还没什么人用“一马当先”做成语,也没有人提过什么“人文政策”……
这个时候连“水文”也是一件奢侈的事情,虽然大禹治水,但是在这方面擅长的人,还不是很明显。
因为还没有到了大一统之后,真正治理国家水患,那个才更分明。
如今国与国之间既有领土之争,也有利益之争,还有人才之争,大家都想的是怎么争夺天下,对于孟子所言,要呵护人民的集体利益,重视农业生产等等……不是君主不愿意,而是心思目前不是主要在这方面。
而赋税,又是人民必须交的……所以这个时期,苦逼的主要是农民。
当然,商人的地位很低……商人也很苦逼。
商人地位比农民还低……像孟子提出,不要“重农抑商”是一种很进步的思想了。
毕竟,这种思想,对于军事人才来说,他们虽然善于打战,但是对于如何促进民事生产,工农业的发展,也是一筹莫展。
——————
喜欢快穿武则天:拯救花式男神请大家收藏:快穿武则天:拯救花式男神本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