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假期结束之后,第一天恢复上朝。
大朝会上,皇上就给满朝文武百官爆出一个重大新闻,那就是在过年之前,户部尚书唐仁礼家的三公子唐明飞,从洋人手中换来了几种高产粮食的种子,并把这些种子献给了朝廷,目前种子是司农寺在保管。
司农寺的最高官署张则昌也站出来确认了,确有此事,那些高产种子已经通过了暖棚实验,产量确实喜人。
土豆和红薯亩产四千斤左右,玉米亩产量也有接近一千斤。
暖棚收获的土豆、红薯、玉米,皇上让御膳房把这些新品种粮食都做成了食物,小太监装在托盘里,满朝文武都可以尝上一尝。
众人尝过了这些食物之后,立即有三朝老臣跪地大呼:“真的是粮食啊~天佑我大允朝啊!”
文武百官见状齐齐跪下:“天佑大允,皇上万岁万万岁!”
前几年匈奴进犯,大允朝多次征收赋税。现在整个大允朝,上到朝廷,下到百姓全都穷的叮当响,这些高产种子就像一场及时雨,给大家带来了新的希望。
要知道,元宵节过后,天气逐渐暖和起来了,南方很多地区已经翻地耕地,马上就要开始播种了。
皇上让张则昌把种子分出来,每个州郡都分是一些,他还强调了,特别是红薯这种作物,不挑土地,见土就能活,蔓藤插枝到土里也可以成活。
土豆这种作物,南方地区每年可以种两季,2-3月份种,5-6月份收获;8-9月份种,10-11月份收获。
朝廷现在鼓励大家开荒,如果开荒种植的是红薯和土豆,那就可以一直不用交税。
满朝上下一片哗然,如果真的有这样厉害的作物,那大允朝岂不是就能摆脱吃不饱饭的厄运了吗?
就在满朝文武惊掉了下巴之际,皇上又爆了一记猛料:神策大将军夫人的老家有个人叫袁师傅,研究出了一种杂交水稻,亩产一千多斤。
有人当场表示质疑,怎么会有这么高产的水稻,简直是听所未听,闻所未闻。
皇上并不解释,就说了一句:“那就拭目以待吧!”起身走了。
李大海尖细的声音唱喝着:“退朝~”
下了朝之后的各大官员,都围着唐尚书,问他手里还有没有那些高产的种子,各个世家都想在自家农庄实验一番。
唐尚书表示,家里的这些庶务都是他小儿子在打理,他也不太清楚。
皇上自登基以来,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为国为民,他说的话在官员们的眼中很有威信。
虽然皇上爆出的消息很是让人吃惊,一时之间难以消化,但是大家都深信不疑。
陆瑾羽下朝回来的时候,唐茗希还没有睡醒,昨晚看花灯的后劲有点大。
石榴守在门口,看到陆瑾羽回来,压低了声音跟他见了一礼:“将军。”
片刻后,里间雕花大床上的唐茗希逐渐苏醒,她看得不太真切,只见床沿坐着一个熟悉的高大身影,那人凑近,一张俊脸在她眼前放大。
她揉了揉睡意朦胧的眼睛:“羽哥哥,你下朝回来了?”
陆瑾羽稍稍弯下腰,摸着她毛茸茸的脑袋:“希儿出息了啊,皇上早朝的时候夸你了,今年大允朝要大肆发展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