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郁率领的大燕帝国陆军重装第一镇,在全部登船之后将前往人川。
与此同时,在双马岛上的大燕帝国陆军重装第二镇也在登船,他们的目标是斧山。
大赵帝国陆军重装第一镇的目标是江源;重装第二镇的目标是光州。
三军都督府内,孔捷负责统一指挥高丽战场。
他一共可以调动十个重装镇的兵力,但他第一轮只出动了四个。
“殿下,四个镇的兵力,在三日后将全部到位...”
孔捷将代表这四个镇的兵棋,推到了上述四个位置。
陈维济和众人都围在沙盘旁边。
“嗯,告诉这四个镇的总兵,谁要是打快了,孤可是要责罚的...”
由陈维济主导的战略计划,其中第一步就是调动大明的军队。
按照中华传统,任何一场战役的第一战,一定要打击敌人的必救之地。
高丽就是大明不得不救援的战略要地...
数日后,北平紫禁城。
“主子,高丽急报!”
新任司礼监掌印太监魏忠贤,伸手擦了擦额头上并不存在的汗水。
满脸焦急的表情,跪在万历的腿边,给他轻揉着关节。
原本应该是兵部上报内阁的事情,因为万历不上朝只能由魏忠贤将消息传给他。
大明亡于党争,而始于万历!
从洪武大帝开始,老朱家的人就都是情种。
万历皇帝因为偏爱郑贵妃,以至于他想册立他和郑贵妃的儿子为太子。
但此举却违反了祖制,按照朱元璋留下来的祖制,大明朝君王的传承是立嫡立长。
有嫡子这自然无话说,但无嫡子就得立庶出的长子。
万历皇帝的皇后因习惯性小产,导致万历没有嫡子。
而他和郑贵妃所生,是庶三子。
庶长子的母亲出身低微,只是一个宫女,万历机缘巧合之下,才种下龙种。
总之这场国本之争,让万历皇帝身心俱疲,由此开启了长达二十多年不上朝的日子。
腿疾加上和大臣斗了许多年,精神抑郁。
他也乐得在宫中逍遥...
其实所谓的国本之争,就是因为钱。
什么立长子还是三子为太子,那他妈的都是借口。
万历皇帝实际上是想突破祖制,加强皇权,也就是加强自己的权力。
陈兴显和朱元璋同样是开国之君,他们是整个国家的缔造者,也是制度的规划者。
他们亲手做出了一个大大的蛋糕,然后一刀一刀的,将这个蛋糕切开分给了各个阶层。
有明一朝,商税是固定的三十抽一,比例是相当的低,中华可是逢十抽一。
这是洪武大帝开国之初定下的规矩。
这个制度下的文官阶层和背后的士绅、地主,已经形成了一个利益共同体。
万历皇帝想突破祖制,虽说只是找个儿子接班。
但文官阶层,万一这次妥协了。
万历皇帝日后,开征个矿税?
或是加征个商税呢?
那损害的是谁的利益?
当然是这些满口之乎者也人的利益。
百姓混口温饱都成问题,他们不会去做生意,也不会去纳商税。
他们更没有钱去开私矿,也不会去交什么所谓的矿税。
大明的矿税收不了、商税又收不高,那就只能收地税。
可土地又被王公贵族和士大夫阶层大量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