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一个寒地镇和三个守备团可以投入北方的战事,而这个寒地镇主要还是在虾夷进行适应性的训练和占领整个虾夷的战斗。
这些虾夷人更像是原来北方三省的土着,他们收到汉文化的影响比较少,因此没有什么认同感。
再加上他们居住分散,都在深山老林之中,这给寒地镇的进军带来了很大的麻烦。
只是再麻烦的事情也要做,索性就当练练手了。
可那些商人的护卫队可一直没闲下来,他们越过了黑龙屿和大陆之间的海峡,开始在鲜卑利亚(西伯利亚)一路高歌猛进。
于是陈兴宗只能紧急动员守备团跟上,可金钱对于这些商人的诱惑力太大,他们的先头甚至都抵达了北海(贝加尔湖)。
而另外一路护卫队则沿着虾夷北方的群岛一路向北,他们仿佛展开了一场竞赛,一场挣钱的竞赛。
护卫队行进路线
为了持续对这些商人的赚钱和扩张动力进行鼓舞,陈兴显也紧急下令守备军,在北部战区新建三个以寒地作战为主的守备团。
北部战区海军和守备军舰队也调拨了一部分舰船北上,这些增加的人员都需要过冬的毛皮大衣。
因此这毛皮的价格也一直维持在一个较高的位置,此外最重要的就是移民。
总不能这些毛皮都靠军方去消化,这带动百姓向北主动移民才是关键中的关键。
这么多年下来,中华对于移民的补助一直是一户一两银子。
而在遥远的北方,陈兴显直接下令把补助增加了十倍。
只要移民到北方三省以北的地区,一律补助十两银子一户,土地则是每家一百五十亩。
越往北越不适合耕种,因此百姓们也只能种下一季粮食,也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去悉心呵护。
因此亩产低了,那就用数量补上。
而且这些百姓们还可以养殖驯鹿和矮脚马,这种耐寒的动物。
很快和当地人学习之后,这北部战区对狗的需求量,又开始极大的增加。
因为在漫天大雪之上,军方发现只有狗拉雪橇才可以快速移动。
这些都是护卫队最先发现,然后传授给北部战区的经验。
除了狗之外还有雪橇和雪车,这一切都让前往北部寒地的百姓越来越多。
哪里能赚钱哪里就会有中华人的身影,这是一条亘古不变的铁律。
于是这些护卫队在前面探路,守备团的战士就架着狗拉雪橇车跟进。
在各处要点建立哨所,后续跟进的商人们就会在哨所附近建设商栈,酒馆,客栈...。
这一条条商路在利益的驱使下,呈现放射性开始在这片巨大的无主之地上展开。
总理事务衙门也根据这些据点的大小,决定是建设一个县城还是一个镇。
只是这一个县城的辖区面积,都是几倍于整个宝岛。
这让陈兴宗大呼,北方的领土太大了,根本占领不过来,占不过来......
北部战区的占领区太大,东部战区的占领区太小,南部战区的占领区则是嫌人口太少。
喜欢抢劫白银数百万,不如灭国一大片请大家收藏:抢劫白银数百万,不如灭国一大片本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