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天已经彻底黑了,万氏已经点上了油灯。
“不是什么难事,咱得给书袋子弄一个牌子,取个名字才行。”
“这书袋子还得和人一样,取名字?”常饱第一个不理解,其他人亦是觉得不可思议。
“是的爹,就像郭夫子这个人一样,提到郭夫子大家就都知道他是举人,还开了个书院。大家都愿意把家里的小子送去他那里读书,爹知道为什么不?”
“为什么?因为他是个举人,厉害的读书人,把小子放在他那儿以后也会有出息。”常饱说道。
“爹说的对!”常思远笑着,这个应该可以说是郭夫子的品牌效应了吧。
“思远,那咱给书袋子取个什么名字好?”何氏明白了常思远的意思,这就和买布料一样,想要买好的大家都会想到县里的锦绣布庄去。
“既然咱是要和村里的大娘婶子们一起做,我觉得咱可以叫‘尚巾’牌书包,把书袋子改成书包更容易记,而‘尚巾’就是咱们的牌子。”常思远沾了水在桌上边写边说:“有了牌子,名传开了,以后别人要买书包自然就会想到‘尚巾’牌的。”
“嗯,这个名字不错,合在一起就是咱们常家村的常了。”常庆老爷子很是赞同,“不过此事要做起来不容易啊,人一多了,就不好算钱了说不定还会起争执的。谁来做,谁去卖,怎么卖都是问题啊!”
“爷考虑的是,所以需要定一个章程,最好是和老村长商量,在村里成立一个作坊,然后雇村子里的人做工。做作坊的钱可以大家凑,出了多少份钱的人家,到了过年就分几份钱。当然,做工当人也是要给工钱的。”
常思远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或许在别人眼里这是错误的做法,有钱不自己赚是傻子还分出去干啥。其实这是不对的,在这个朝代,自己家没权没势没依靠的,要是想做成一件大事是几乎不可能的,一不留神自己的成果就被抢占了。要是村里的人一起,大家团结一致,就像上回赶走刘老财那样,就没有人敢轻易打坏主意了。而且,和大家一起赚钱,不一定就赚得更少,不是吗?
“成,明天一早我就叫上几个村里有名望的一起到老村长那商讨去。”
常庆老爷子做了最后的拍板,而其他人似乎还处于蒙圈中,也就何氏听懂了一些,其他人此刻心里也只有激动,别的不管,知道能赚钱就行。
“既然这事有了办法,之后我会去办,你就好好读书,可不能贪玩。”常庆老爷子叮嘱常思远。
“爷就放心吧,我不会耽误读书的。”常思远笑着保证道。
“那你可记着,这是你保证了的。诶,对了,你和思涌这些日子总在山脚下捣鼓着什么呢?还弄了个圆山包在那?”
“爷,我和思远在烧砖呢。”思涌开口说道,思远说了,今天说出来可以。上次旬休,他就和思远两个到山上挖泥做胚,还用石块弄了个小窑,今天正式开始烧制了。之前万氏就问过他们,思涌都憋着没有说出来,可把他憋坏了。
“烧砖?”常饱常暖两个同时不可置信地出声,“那可是大人物才有的法子,你怎么知道怎么烧的?”
在安顺朝,烧砖这项技术只掌握在少数有权势的人手中,而且他们烧制砖头时,都是用签了死契的奴仆,核心工艺压根流传不出来。是以,外面那些卖的砖瓦都是从有权势的人那里,几经转手才得来的。
因此,听到思涌说是在烧砖,不仅常饱常暖,就连常庆老爷子都是万分震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