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的结局已经算是不错,遇见赵顼这样的帝王,”乾隆抿了一口茶道,“别说他一个改革失败的人物,就是那些改革成功的,不都是悲剧。”
比如说商鞅,改革成功,被迫造反,尸体还被五马分尸。
再比如说张居正,改革成功,生前获得超高殊荣,结果死后两年被剥夺各种称号,家被抄,长子被逼死。
可他作为一个改革失败的人物,不仅退相后获得皇帝的关注,就算是同僚,去找他报复的人就很少,最后自然死亡,家人的结局也不错。
【对中央机构进行改革,合并机构,进行裁官。】
【三年后,乌台诗案发生。】
“乌台诗案,谢表诗还敢这么写,”朱标叹了一口气道,“这是王安石,这要是蔡京,苏轼早就死了。”
当时苏轼见王安石的变法虽然增加了国家的税收,但是百姓的负担越来越重,看不下去的他不愿受排挤,不得已,申请外调。
很快,被调任湖州知州的苏轼按规矩写了一篇谢表,本来是件非常平常的事情,但是苏轼却把他变得不平常——在谢表里表达对变法的不满。
这就让新政的支持者抓住了机会,给苏轼扣上了对皇帝不忠的名头。
刚好赵顼也需要找一个人进行处理以杀鸡儆猴,苏轼就成了最好的对象。
就这样,苏轼被押往京城,而对于怎么处理苏轼,有不同的分歧。
改革派认为应该处死,就没人会反对新法;而守旧派认为苏轼被处死,就没人敢反对新法,想办法救苏轼。
在双方争执不下的时候,王安石的出现让这个事情有了结果。
虽然王安石是改革的主力,但是他也欣赏苏轼的才华,就算是政见不合,也不需要斗得你死我活。
就这样,苏轼才勉强留下来性命,被贬到黄州。
【公元1085年,听到对西夏的战事失败,赵顼的病情加重。】
“要是你先出兵,人家会来打你?”朱祁镇自言自语道,“也不看看自己有几斤几两。”
当时西夏新帝登基,内乱不止,见到这种情况都他,就发兵北上,试图得到些便宜,结果……
遇到了大水,就夺回了兰州。
打算打持久战的宋军开始建永乐城,西夏见状,立刻派三十万大军包围,宋军大败。
本来想夺回西夏的土地,结果地没夺回来就算了,还死了那么多的士兵,这种事换谁谁身上会不气。
【赵煦被立为太子。】
【两个月后,赵顼驾崩,享年三十八岁。】
【其子赵煦继位。】
“宋朝的太子立的……”看到这,李治不禁说道,“这本就就是他的亲儿子,怎么都是要驾崩的时候才立的?”
“太子可是国本,提前立不是好事?”
喜欢封建王朝直播:从秦朝开始请大家收藏:封建王朝直播:从秦朝开始本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