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最终还是没有告诉胤禔这件事,事已成定局,就不必再让他分心了。
除了一些小打小闹,与沙俄的正式的第二战是在石勒喀,距离尼布楚,不过几十里路程,俄军再次大败。
至此俄军于尼布楚屯的八万守卫远东的兵力,全部被清军击败,仅余数百人逃走,是胤禔特意放回去报信的。
十月底,在第一场大雪来临时,清军兵线轻而易举推到了尼布楚,也就是沙俄远东屯兵地点,此时只有数三百人守城。
没有爆发大战,胤禔命玄武炮兵远远放了两炮,直接轰开了城门。
守城军看着排列整齐、军纪严明的八万清军,心生畏惧,直接投降了。
负隅顽抗也无用,他们连八百人都没有,手上的火枪也比不上清军的火器装备。
而且他们知道清军不杀俘虏,那几万被俘虏的同胞都去种地修水渠了,现在是冬天,这里都冻住了,没地可种,也没有水渠可修,他们最多被关起来罢了,投降也没事。
还是留下一条命等着他们伟大的沙皇陛下解救吧,以后再为国家奉献。
尼布楚沦陷的消息与亚速失利的消息几乎同时到达莫斯科,让年轻气盛的彼得大帝遭到了重大打击。
沙俄王朝的官员吵成一片,有劝彼得放弃亚速的利益,与大清议和的,也有主战的,不过主战的更多,战斗民族也不是吹出来的。
最后彼得大帝还是拍板建造船舰,组建海军,他更看好出海口带来的利益,所以把战场放在了欧洲。
那清军只能议和了,尤其是据逃回莫斯科的残兵说,清军的武器远胜他们,不论是火枪还是大炮,其威力和射程都是他们所不及的。
这次议和的人是大清的老朋友了,戈洛文为谈判的主使,副使是弗拉索夫和科尔尼茨基,与尼布楚同样的阵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