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中记载: “素疾大户兼并,力摧豪强,抚穷弱。贫民田入于富室者,率夺还之。”海瑞兴修利害,通流入海;抑制土地兼并;全力摧毁当地豪强势力,安抚贫民。推行政策气势威猛,底下的官员奉行不敢有误,推行“一条鞭法”,将被富豪兼并的土地归还给原主】
【海瑞深受百姓的喜爱,百姓称呼其“海青天”,万历初年,张居正主持国政,因为处事风格、价值观的不同,张居正也并不喜欢海瑞,官员多次推荐,也不任用海瑞,待张居正死后,万历皇帝重新重用其海瑞,想要让海瑞作为朝中群臣的一个标杆,当时的海瑞已经七十二岁,实属是由心而无力,也直到皇帝的意思】
【曹丕:说白了就想要在朝中立下一个道德标杆】
【杜甫:以海瑞的标准来说,怕是不合格者多矣】
【屈原:像海瑞这样的人是受不到重视的】
【刘恒:鲜少有人能做到一心只为民,故而也就注定了他们在官场上是另类的,也就注定了这样的人是不会走向高出】
“因为,这就是政治啊”
“没有官员会喜欢一个严峻刚直的人,因为深知离他理想中的标准甚远”
【海瑞去世时仅仅用葛布制成的帷帐和破烂的竹器,这些就是有些贫寒的文人也不愿意去使用,而海瑞却用了,并且发现海瑞家中只有俸禄八两,旧衣数件】
【李隆基:才八两?果然是清贫廉洁之人】
【杨坚:八两,确实是相当少了,估计就是没钱下葬吧】
【刘启:老朱家的好歹也给人家点,让人下葬了】
【当时是御史王用汲见此情形,凑钱为海瑞办理丧事,当海瑞的死讯传出,应天府的百姓罢市,海瑞的灵柩用船运回家乡之时,穿着白衣带着白帽的人站满了两岸只为祭奠海瑞,朝堂追赠海瑞为太子太保,谥号忠介】
朱元璋听见海瑞用那样的东西这也就算了,怎么连后面的御史也出不起海瑞葬礼的钱?难道我大明真的穷到那种地步了?
各朝人士倒是没注意后面的话,在他们看来这是正常的,毕竟海瑞是一个一心为民的好官,那他去世肯定会有百姓来送一程的。
让他们大感吃惊的是前面的话,堂堂御史也还需要凑钱给海瑞办丧礼,这倒是让他们升起来一丝好奇,难道是官位太小了?
秦锦很快给出答案。
【要说海瑞死后只剩下这点钱,一方面是海瑞这人为官清廉,另一方面就是大明的俸禄给的太少,明朝的官员可能是历代中最穷的,最高时正一品官员:月俸时八十七石大米;最低是从九品官员:月俸禄是三石大米(1斛等于1石),所以说明朝的官员工资普遍较低,而且他们的收入主要是依靠实物的形式俸禄】
【这也就成为了明朝多贪官的原因之一,当然不是主要原因,只能说各朝都有贪污之人,明朝比较多,其中也有俸禄给的太低的原因导致的,读书几十载,一朝入朝为官生活难以果腹】
【还有一点就是明朝也确实穷,后期还养着巨大的老朱群,提升不了官员的工资也正常。最关键的是发大米要折合成银子,中间也会有差价。后期官员增多,朝廷的开支也就相应增加】
【再加上庞大的藩王、宗室群体,洪武时期郡王只有五十八人,到了万历时期就已经达到八万人之多且这些人都和官员一样拿着俸禄,而且还要赏赐其田地,他们的田地还是免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