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一一零师团骑兵第110大队和辎重兵第110联队到达,水源义重的任务就变成了安保大队长。
他得在一一零师团主力到达之前,固守营盘保护辎重部队。
责任重大,但并不难。
独立混成第一旅团独立歩兵第73大队已经到达,加上骑兵第110大队和正在赶来的辎重联队,他手下能调动超过三千人的步兵和近六百骑的骑兵。
其中骑兵第110大队还是曾被*皇亲自加封过的“常胜骑兵大队”。
李云龙和丁伟都已经预见到即将到来的大战,两人在商讨接下来如何应对时产生分歧。
李云龙认为应该趁鬼子立足未稳主力没有到来时,所有人冲过去捣毁他们的野炮和辎重。
这是一条可行的方案,独立团有两个营、新一团三个营、三团两个营、五团两个营,总共九个营的兵力,以独立团和新一团作为冲锋矛头,对面鬼子肯定守不住。
丁伟没李云龙那么激进,他还记得要保存实力守娘子关。
这种以伤搏命的打法现在根本不合适,井陉关隘道狭长十分适合鬼子野炮发挥,冲锋的部队在捣毁野炮群前一定会遭受很大的伤亡。
就算成功摧毁鬼子的野炮和辎重,鬼子大部队到达后依然能在短时间内发起进攻,双方将会在城门口北坡杀得血流成河。
鬼子先前在北坡的进攻已经暴露他们的想法,那就是从莲花山山道主攻,井陉关隘道可能会派小股部队进攻,但数量绝不会多。
因此丁伟的想法是独立团出一个营,新一团出一个营,五团出一个营在城门口对面的青龙岭西面余脉再修筑一个阵地。
两个阵地之间卡着莲花山山道,无论鬼子先打哪边都会被两面夹击。
问题是青龙岭西面山岭地势更平坦,防守压力更大,撤退时如果鬼子进攻很频繁,上面的部队可能会被堵在阵地上。
到时候唯一的退路就是撤进青龙岭主山脉,西进渡河后在大山里逃脱鬼子的追击。
李云龙逐渐被丁伟说服,但他还是询问了旁边花青的意见。
花青不是什么兵团指挥家,她更擅长在小股部队层面做出决断,所以她的意见简单明了,撤。
放弃正在破坏的井陉煤矿和阵地,全员退守隘道更狭隘险峻的娘子关,在那里更容易补给,也更容易得到支援。
花青的意见一定程度上代表向前的意思,丁伟和李云龙也不愿意让手下战士埋骨在这里,但他俩一撤走,晋察冀根据地的破袭任务怎么办?
这时候和双方各自根据地联系明显来不及。
最终独立团派出沈泉的二营,新一团派出张秀的三营,混合五团一个营的兵力在青龙山建立阵地。
如此安排下来,独立团在鹰山只剩一个营,新一团在云盘山有两个营,城门口三团有两个营,青龙山阵地被拼凑起个加强团。
这么分配下来,鹰山的防御力和火力被大大削弱。
因此,五团那个挖坑的营依然被放在井陉关隘道出口的冶河河滩边兜底,在他们阵地背后有三支常规小队作为机动支援部队。
一支破甲铁卫小队由向春带领主要分布在云盘山,最后一支破甲铁卫小队掰成两半,布置在青龙山和鹰山。
破甲铁卫只有一个任务——防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