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的佛门弟子……不是这样的!”这话说出口的时候,难得带了些愤怒,带上了一些哀伤和怒其不争。
“我当初真的做对了吗?”这话说的像是在质疑自己,又像是在质问天地。
“我想看看现在的佛门,你……就做我的眼睛吧……”在细微的叹息声之后,苏梨的手掌覆上了护教珈蓝的脑袋。
悟空和黑熊精都看清楚了,那护教珈蓝的瞳孔放大了一瞬,随即看向苏梨的眼神变得狂热起来,“我知道要怎么做了,还请你们放心上路,我自会潜藏在灵山,作为佛祖……你的眼睛……”
迦蓝神简介
迦蓝神-忠诚的寺院守护者
迦蓝— 即是「僧迦蓝」的略称,亦作「僧迦罗摩」,是包括了寺院的建筑物及寺院的土地,园圃的总称。因此,迦蓝神顾名思义就是佛教寺院的守护神。
迦蓝神是地位稍低于四大天王,亨哈二将,韦驮,天龙八部等佛教寺院守护神。相当等于中国皇帝的御前侍卫的职位。
相传佛陀成道后,他和他的五百弟子们仍然居无定所,舍卫城的「给孤独长者」为了请佛陀到舍卫城说法教化,同佛的弟子舍利弗一同为佛陀选择居住的地方。
他们选定舍卫国太子只陀的花园,只陀索要高价,「给孤独长者」如数拿出,这种诚意打动了只陀。
二人决定共同请佛陀来住。这园林便称「胜林给孤独园」,又称「只园精舍」,这是佛教最早的寺院。后来,佛教寺院有迦蓝殿,殿中供奉的就是舍卫国国王,他是佛教的有力支持者之一,左侧供奉的就是只陀太子,右边供奉的就是孤独长者,籍此表示对他们护持佛教的功德感激和崇敬。
佛教护寺迦蓝神有十八位; 叹妙,叹美,美音,梵音,天鼓,师子,妙叹,摩妙,雷音,梵响,叹德,广目,人音,佛奴,彻视,遍视,妙眼,彻听。
此时被控制的正是梵音珈蓝。
据《佛祖统记》记载,隋开皇十二年,天台宗创始人智颛来到荆州,想在当阳玉泉山创建精舍。关羽,关平父子显灵,愿舍此山舍给大师作道场,并愿永远护卫佛法。智颛大师同意,便在寺院建成后为关羽受五戒。关羽就成了佛教的护法迦蓝神了。
迦蓝护法菩萨是佛教的护法善神之一,又称作迦蓝十八善神、护迦蓝神、守迦蓝神、寺神等。
由此用他作为监视如来佛祖的眼睛是最合适不过的了。
“你说错了一点,遇到我们,才是你的造化嘞。”悟空对悟饭说道。
他敏锐捕捉到了取经人三个字,如果没有意外的话,往西行去的取经人只有他们这一队,那么这妖怪或许又是西天那帮子佛陀安排进来的家伙,放着荣华富贵、美人在怀不要,态度这般积极,他倒是想见识一下这家伙到底是个什么样的搅屎棍。
悟饭有些害怕地躲到悟空后边,他很清楚,若是苏梨真的失控的话,只有大师兄能够拦得住她。
“放心,她不会这么轻易就被人控制的。”悟空对着黑熊精也像是对自己说道,但是实际上,他已经握住了如意金箍棒。
“收拾东西,准备上路!”苏梨转过身来,对着悟空,对着江流儿露出了一个灿烂的微笑。
“知道了……”悟空看着苏梨的眼睛,也笑了起来。
九九八十一难,每一次都是险死还生。需得江流儿他们坚持到最后,成功抵达灵山求取了真经,这才算完。但修成正果,真的需要经历这么多的磨难吗,而且取经的过程,整整用了十几年。这十几年对于佛家来讲,也充满了太多的变数。
江流儿也算是一个风度翩翩的美男子。在去往西天的路上,无论是妖族的白毛老鼠精,还是身为人类女子的女儿国王,都对江流儿有些私情,如果江流儿稍有松懈,除了那些美女妖怪,他就很有可能停留原地到不了灵山。
苏梨很想知道西天佛教是如何规避这些风险的?
难不成像当初一样,如果将有沉迷的儿女事情当中,那就直接把他们给灭了?
莫非这其中另有玄机,难不成江流儿所遭遇的这些劫难,还有其他作用!换句话说就是,即使不经历九九八十一难,也一样能够修成正果。
比如乌鸡国的国王,他是如来佛祖十分看重的人,曾派文殊菩萨去接引他,好让他早日修成正果,得罗汉金身。
虽然事情发展并不尽如人意,由于乌鸡国王和文殊菩萨之间闹了点矛盾,所以最终没能去往灵山。
但这也从侧面说明了成就正果,并不一定要经历九九八十一难。如果真的如佛家所说,必须要九九归真才能成就金身,那么乌鸡国王又算怎么回事呢,他可是一次劫难都没有经历过。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这就证明唐僧经历的九九八十一难,和佛家说的九九归真,只不过是佛祖用来掩人耳目的说法。而这九九八十一难的真正作用,是扩大佛法传播的范围。
如果从现在科学的角度来分析,这件事就会显得很明了了。
灵山与东土大唐好比两个不相重合的点,如果将佛法从灵山直接送到大唐,就是两点之间的传播。这样的传播方式,虽然效率很高,但是覆盖范围却十分有限。
即使东土大唐所有人都将佛经倒背如流,那也只是覆盖大唐这一个国度,根本不能将佛法广为流传。
而经历过取经途中的八十一难之后,就会发生很明显的改变。唐僧每到一个地方,就会形成一个传播佛法的点。
这些点在以后佛法传播的过程中,都起到了或多或少的作用。
其中比较有成效的点也有很多,就像凤仙郡、女儿国、比丘国和灭法国等等。这些地方的百姓在唐僧离开之后,由于佛法的熏染从而一心向佛,这就是经历九九八十一难的作用。
在科学的角度上来看,三点可以确定一个平面。那唐僧在取经过程中所制造的这些点,已经在无形中,改变了佛法的传播方式。由点对点的传播,变成了大范围点对面的覆盖,大大的增加了佛法的受众面。
佛家的思想也得到了更为广泛的流传,不得不说佛家的智慧,确实是高明。
至此,事情的真相就已经清晰了。取经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传送经文,而是为了向世人大范围传播佛家的思想。
当唐僧到灵山那一刻,他的使命就已经圆满完成了。即使他不把经文送往东土,佛教在不久的将来,也会得到空前的发展。
……
(本章待续)
喜欢西游:实在不想和那个猴子be请大家收藏:西游:实在不想和那个猴子be本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