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学不好,别怪咱还收拾你。”
朱棣一听要去和赵文泰学习,顿时来了精神,但是又感觉特别的委屈。
他嘟嘟囔囔的说道。
“父皇,您咋不早说?早说去那好地方,我还反抗个屁呀!”
“您放心,我一定好好的学习,我一定把赵文泰脑袋里面的东西掏空。”
朱棣早就惦记赵文泰制造船的能力和制造武器的能力了。
如果再加上赵文泰训练士兵的本事,那可是可以打造出来一支战无不胜的军队。
到时他的狼居胥的梦想定然能够实现。
……
丞相府。
后花园的景色非常的别致。
小桥假山和流水一应俱全。
花瓣的香气顺着微风随意的在挥洒着。
吹进了凉亭之后,让人觉得精神一振。
此时,在凉亭里坐着几个人,他们在喝着茶水聊着天。
李善长和胡惟庸这些人都围坐在一起。
此时这些人没有了往日的笑脸。
有人还皱着眉毛在苦思冥想。
傅友德忍不住的开口询问。
“陛下此次微服私访究竟去了哪里?”
“为何……又提出了新的政策,如此的大动干戈,究竟是哪个地方给影响的。”
“这一定是听了小人的谗言才会如此。”
几个人全都点头,想要知道答案。
因为满朝的文武不会有人想出这样的制度,更不会有人提出这样的制度。
但凡是有人提出了制度,肯定是对所有的人都有利,然后才是对国家的治理有利。
没人会傻乎乎的损害的确人的利益,然后只考虑这个制度好不好。
所以这些淮西党的权臣一头雾水的时候,又想要知道答案。
今天他们聚集在一起,也是为了研究相应的对策。
这军户制度的改革可是伤及了大户的根本。
他们都已经听到了下面的声音,有些大户底下的奴仆和长工都想要去当兵了。
因为当兵的待遇要比当长工和奴仆的待遇好上不少。
大户不得不忍痛的给这些人涨了工钱,这才让声音消失了一些。
有些大户只是在不停的责罚着底下的人,然后又和这些权臣打探消息,希望能够收回新下发的制度。
因为这些制度影响的可是未来。
天长日久下去,这些大户都要多付出不少的钱财。
李善长抽出一封奏章,放到胡惟庸的面前。
他对着众人说道。
“陛下之前调研去了海津。”
“从那里回来就有了现在的制度的改革的事情。”
众人听到这话顿时议论纷纷。
“看来是赵文泰搞的鬼呀,这家伙居心叵测。”
“胡大人之前还因为那里的事情受到了陛下的训斥。”
“这个家伙究竟想要干什么?”
“难道他真有本事提出来了这么多的改革的制度,我怎么不相信呢。”
“我听人说那个地方的许多的制度都和其他地方不同,或许陛下还真是借鉴了那里方法。”
李善长听着这些人的讨论,他并没有插话,一直等到众人不再说话,他这才开口。
“这个地方不同寻常,一定还有我们不知道的细节。”
“很有可能……之前所有的政策,都和此地有关。”
“看来此地的官员是个头脑有想法的人,现在陛下又认可了这个人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