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有私心吧,恐怕这五十万两之外,还捞了不少。”
有人觉得五十万两是一笔极为庞大的数字,但是依然还在抹黑孙和平。
朱元璋看到抹黑的这些人大多都是淮西党一流。
其他的人倒是觉得这钱收上来了,总不能再让百姓继续地服徭役。
这么做可就没了公平性了。
朱元璋此时陷入了迟疑。
“就因为钱,所以不治罪了?”
“传出去朝廷名声也不太好听!”
“商人为了利益可以去争夺,难道朝廷也要掉进利益的圈子?”
朱元璋迟疑中又觉得好像是以往真是这样。
为百姓谋利就等于是为国家谋利,国家有了利益就会变得更加的强大。
只是可以这样想,却不能将这话这么说。
这样想的时候,谋的是天下的大利,而这样说的时候,却只是为小小的金钱。
看见朱元璋迟疑了,胡惟庸的心里暗道糟糕。
为了让朱元璋尽快下决定,胡惟庸赶紧说道。
“陛下。”
“孙和平先斩后奏,不管是否有理由,其心当诛。”
孙和平一听这话,怒骂道。
“你哪只眼睛看到我先斩后奏了。”
“这个事情我早就上过奏章了,上面有详细的说明和请示。”
一句话让议论的人都闭上了嘴巴。
所有的人都愣住了。
众人都在猜测。
孙和平这时绝不敢说谎,因为这等于犯了欺君之罪。
这事情很好查,只要再把流程查一遍,再把奏章找出来就可以了。
上奏章肯定是涉及到几个人和环节,每一步都有公文交接。
所以这个事情做不得假,更何况海津离这里并不远。
这奏章也不会出现问题。
所以这件事情只有一个答案。
几个官员想通,目光定在了胡惟庸的身上。
难道是胡惟庸知情不报?
肯定是这样子的,毕竟所有的奏章都要经过他的手。
要是没交到他这里,孙和平又怎敢这么说。
越俎代庖?
这胡惟庸的胆子也太大了。
朱元璋的眼中闪过杀意。
底下人能想明白的事情,他当然能想明白。
这可是一个君王的大忌。
朱元璋神色冰冷的在质问胡惟庸。
“胡大人,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每天的政务太多给忘了。”
胡惟庸这话说的轻飘飘,其实内心忐忑不安。
他没想到朱元璋会让孙和平说这么多话。
他更没想到这一路上将孙和平折磨的不清楚,眼神中都已黯淡无光。
但是到了这里依然思路清晰,然后还在垂死挣扎。
现在几句话就把麻烦加在了他的身上。
底下的文武百官听到胡惟庸的答案。
喜欢大明:朱元璋非要拉我拜把子请大家收藏:大明:朱元璋非要拉我拜把子本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