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改变赏罚制度。”
“政绩做得好,那就赏。”
“反之,做得不好,就降低他的待遇。”
“并且,官员、藩王之间,可以互相举报,以此来制衡!”
“你想想,原先可以直接得到的俸禄,封地,现在必须做出业绩才能获得了,是不是有了些许的不一样?”
“你做得不好,别人就可以直接取代你了,那是不是所有人都会提起十二分的精神去办事?”
“所谓,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所有人都为了业绩拼命地干活儿,那么便宜的是谁,是不是百姓?”
朱标的眼睛越来越亮。
现在官员的制度,的确是有业绩考核。
比如说一个县令三年,如果在当地做得好,那么再经过一番推荐,便可以去做京官。
而赵文泰所说的,就是官员升迁制度的细化版。
顺便再把藩王的制度改变,往官员升迁制度上靠。
经过赵文泰这么简单的思维方式。
朱标此时满是对赵文泰的佩服。
“赵先生,您这样的政策,实在是太好了!”
“好有什么用?反正老……额,反正皇帝又听不见。”
赵文泰摊了摊手。
眼角的余光看见朱标一脸兴奋的样子,嘴角忍不住微微抽搐。
“你小子,该不会是想把这个政策告诉皇帝吧?”
朱标有点尴尬地撇了撇眼神。
“嗯……怎么不行呢?”
赵文泰用看傻瓜的眼神看他。
“你傻了吧,养你你还不乐意?”
朱标义正言辞:
“作为朱家的子孙,自然得替大明江山考虑,如若不然的话,又有什么资格做朱家子孙?”
这小子……
看着他那张正义凛然的脸。
赵文泰总觉得哪里怪怪的。
“但是,我有一个要求。”
难得听见赵文泰有什么要求,朱标顿时点点头说道:
“先生您请说有什么要求?”
赵文泰笑了笑说道:
“我的要求就是你不能说。”
“我的政绩太好了,万一让我调任到都城去可怎么办?”
朱标:……
看他的脸一会儿激动一会儿高兴的。
赵文泰有些忍俊不禁。
“好了,我开玩笑的,如果你有这个能耐说的话,就尽管去说吧!”
朱标听着赵文泰的话好像是带着一些嘲讽的意思。
他微微皱眉,于是便问道:
“先生,为什么不能呢?”
赵文泰笑着摇了摇头说道:
“你是宗亲,自然也要顾忌宗族。”
“如果贸然提出一些改革制度,自然是会让另外的人不满的。”
“就比如说朝廷的党羽之争吧,如果你不按照朋党的意思做事情,那么下场就会很惨。”
“就比如那个姓……算了。”
听赵文泰说到这里之后的话就戛然而止的时候。
朱标有点着急。
谁啊,谁又朋党之争了?
但赵文泰偏偏又不愿意说了!
这让朱标非常恼火,于是赶紧追着赵文泰问。
“先生——先生?!”
……
都城。
皇城外三十里,一块空地上。
这里,是翰林军的军属地。
诸多的士兵都站在这里训练。
然而。
就在这里。
却建立起来了一大片铁壳子围城的空地。
而一段段的爆炸声不断的响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