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他儒雅,到底说不出来什么难听的话,更做不出来咬牙切齿的样子。
只能闷闷的说道:“我读书也有二十多年了,无论是圣贤书,还是所见所闻,都亦是这样的道理。”
“如果说没有了商人,那么朝廷自然也会将东西卖出去。”
“老百姓们,也可以自给自足。”
赵文泰看他一脸的不服气,直接话如炮仗。
“我就给你打个很简单的比方吧,东边缺盐,西边的盐又太多了。”
“朝廷不可能时时刻刻,都运输过去。”
“而商人可以去承担路途遥远的人力。”
“并且,有些东西,因为南北气候差异,是没有的。”
“比如稻子,南方的产量,就是比北方高。”
“没有商人,朝廷就要自己承担这个费用,无疑是高昂的,但是有商人,无非就是提价,但不会多到哪里去。”
“可,比起商人带给国家的危害,承受这个费用,又算什么呢?”
朱标还是保持自己的反对意见。
赵文泰看着他:
“那不就对了,鼓励商贾,就可以同时解决这两个问题。”
“两全其美,岂不美哉?”
朱标更蒙圈了。
同时又觉得,这个家伙是不是在戏耍他?
又或者,是这个家伙本来就不太聪明。
满口的胡言乱语!
鼓励商贾,跟解决商贾危害,有半毛钱关系?
他该不会是失心疯了吧!
“只要鼓励商贾,是不是代表商人会增加?”
“商人增加之后,是不是信息流动更快了?是不是首先就解决了第一个问题,那就是商人利用信息差低价卖,高价卖的问题?”
朱标被这一套又一套的词语,听得有些晕晕乎乎。
但,他倒是听明白了,好像的确是可以解决!
他还没有理清楚,到底自己有没有被绕进去,又继续听着赵文泰说道:
“那么,商人一旦多起来,是不是会产生竞争压力,为了搞死同行,是不是会导致货物的价格变低?”
“就比如,两个东西,都是十文钱,但是为了干死同行,其中一家,是不是很有可能会降低到八文钱搞薄利多销?”
朱标居然说不出任何反驳的话!
满肚子重农抑商的理论,都只能被压住!
因此,他只能愣愣的点头:
“好像的确是可以……”
“不是好像,是肯定。”
赵文泰继续说道:
“好,继续说到商人多了,是不是代表着,人力的需要也增加了?”
“就说最基础的,开店铺,如果商人变多,是不是要请人来做工?”
“现在做工的人力,根本不值钱,就比如说那码头上扛货的吧,简直是供应不求,一有活儿,十几个人争着抢,人力不值钱,老百姓得到的钱少,就越来越穷。”
“但是,相反,如果大家都有事情做,商人是不是要出更多的钱招揽别人?”
“是不是解决了老百姓的就业问题?”
就业问题,这个词语,是朱标从未听过的。
但根据赵文泰的口吻,朱标也明白这是什么意思。
他陷入了沉思之中。
按照赵文泰的描述,这样的确是一件非常利国利民的事情。
但……
重农抑商,可是千百年传下来的经验啊!
怎么可以说推翻,就推翻呢?
所谓,法古无过,循礼无邪。
喜欢大明:朱元璋非要拉我拜把子请大家收藏:大明:朱元璋非要拉我拜把子本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