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阳城的夜,静得能听见烛火燃烧的噼啪声。张固坐在中军大帐内,面前摊开的是一份令他眉头紧锁的粮草清单。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案几,每一下都像是倒计时的鼓点。
"丞相,粮官来了,要面见丞相。"亲卫在帐外低声禀报。
张固揉了揉太阳穴:"让他进来。"
粮官王肃佝偻着腰走进来,额头上的汗珠在烛光下闪闪发亮。他手中捧着的竹简仿佛有千斤重。"丞相,今日又清点了一遍,军中所剩粮草...仅够十日之用。"
"十日?"张固的声音陡然提高,"前日不是说还有半月之粮吗?"
王肃的膝盖微微发抖:"回丞相,张颌那厮昨夜又烧了两处粮仓,损失了..."
"够了!"张固一掌拍在案几上,茶盏跳起来又落下,洒出一片水渍。他强迫自己深呼吸,胸口剧烈起伏着。"你先下去,我会命后方及时供应,有什么情况,你要及时汇报。"
待粮官退下,张固独自在帐中踱步。烛光将他的影子拉得很长,在帐布上扭曲变形。他走到军事地图前,手指从黎阳划到内黄,又划回黎阳,如此反复。
"看来必须要速战速决,否则还真有可能会生出变数来..."他喃喃自语,却又想起内黄城下堆积如山的尸体。曹仁就像一块顽石,任凭他如何攻打都纹丝不动。
帐外传来脚步声,诸葛亮的声音轻轻响起:"丞相,可容亮入内一叙?"
张固如见救星,急切道:"孔明快请进!"
诸葛亮手持羽扇,步履从容地走入帐中。他目光一扫案上的粮草清单,便已知晓大半。"丞相可是在为我军粮草之事忧心?"
"不止粮草。"张固苦笑,"我军十万之众,困于黎阳,进不能克内黄,退则前功尽弃。曹操老贼又派张颌不断袭扰粮道...孔明可有良策教我?"
诸葛亮轻摇羽扇,目光如水:"亮正为此事而来。适才与奉孝、公瑾等人商议,皆以为当务之急,需双管齐下。"
"哦?"张固眼睛一亮,"快快道来!"
"其一,派精骑护送粮队,确保后续供应;其二..."诸葛亮羽扇一顿,"在曹操后院点火。不过如今的关键还是后方的粮草出现短缺,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张固眉头一挑:"我知道!孔明说的后院点火是..."
"邺城。"诸葛亮羽扇指向地图上曹操的都城,"曹操倾巢而出与我军对峙,邺城必然空虚。若能策动城内反对势力起事..."
张固眼中精光暴闪,猛地站起:"妙计!速召众谋士前来议事!"
不到半个时辰,大帐内灯火通明。郭嘉、周瑜、陆逊、贾诩等谋士齐聚一堂,张固端坐上首,将粮草危机与诸葛亮之策简要说明。
"诸位以为此计如何?"张固环视众人。
郭嘉第一个开口:"嘉以为可行。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朝中多有不满者。特别是董承、伏完等保皇党,与曹操血仇不共戴天。"
周瑜却微微皱眉:"公瑾有一虑。丞相毕竟在建业拥立新君,董承等人乃汉室死忠,恐怕..."
话未说完,张固已明白其意,脸色微沉。确实,他在江东利用传国玉玺另立朝廷,与邺城的汉献帝分庭抗礼。董承这些保皇党,恐怕不会与他们眼中的"叛逆"合作。
帐内一时沉默。陆逊轻咳一声,打破寂静:"逊有一计,或可解决此难。"
"伯言快讲!"张固急道。
陆逊年轻的面庞在烛光下显得格外沉着:"我们不暴露身份即可。锦衣卫中多有能人异士,可伪装成马腾旧部或汉室忠臣,与董承等人接触。"
贾诩阴恻地补充:"还可散布谣言,说曹操准备废帝自立。那些保皇党必然坐不住。"
郭嘉眼中闪过一道精光:"正是如此!我们只需暗中提供兵甲钱粮,让他们在邺城闹起来。届时曹操后院起火,必回师救援,内黄之围自解,运气好的话,要么曹操重创,要么曹操必然又要迁都。"
张固的手指在案几上轻轻敲击,思考着这个大胆的计划。风险很大,但收益更高。"既然如此,奉孝你是锦衣卫指挥使,这件事就交给你负责?"
郭嘉点了点头,说道:“沈练何在?”
帐外立刻有人应答:"末将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