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天黑林密,跑着跑着自己和家人都失散了,刚好洪水涌来,自己落入水中,本以为没命了,却看到旁边飘过一艘小船,便挣扎着爬上去,漂啊漂啊的,也不知怎么的漂到这里来了。
大家都觉得奇怪,云头岭在下游,西岸在上游,无人小船怎么漂到上游来了?但见陈三小姐劫后余生,浑身狼狈,也不像作伪,闲话归闲话,说了几句也就罢了。
云头岭陈家闻讯赶来,将陈三小姐接回了家中。
虽然唐琴自己不说,陈老爷还是从村妇村汉口中得知了最初请他们救自己女儿的便是唐琴,心中大为震怒。
什么小船漂到上游云云,这定然是女儿旧情难忘,替唐琴遮掩,
真相应该是唐琴趁火打劫,趁着发大水,把女儿劫走,故意败坏她的名声,好破坏女儿和大莲塘何家大少爷的婚事,其心可诛!
事关女儿名声,他当然不会大张旗鼓找唐琴算账,暗地里却安排了一伙人,先后跟唐琴的南北货行交易,买了一堆名贵的海参、鲍鱼、鱼翅、花胶、竹荪等,头几次钱货一起清算,第四次起请求货运到他们店铺再给钱。
连续几次后,他们取得了唐琴的信任,成为唐琴眼中信用很好的熟客。
第七次,货到后他们说货款未收拢,迟两天再给钱,请通融一下。伙计不敢擅自做主,先回去问唐琴,唐琴点头答应了。
过了两日,这群人把钱送来给唐琴,还格外多加了一点钱,不容唐琴拒绝。
第八次,他们又说一时周转不灵,迟两天再给钱。唐琴哪里怀疑,一挥手,让他们把货物先提走了。
过了两日不见踪影,伙计急了,赶紧告诉唐琴,唐琴不以为然,说他们收了钱自然送来的,不急。
伙计心中害怕,偷偷跑客商之前收货的店铺一看,哪里还有他们的影子,就连店家都换了人,一问才知道,之前的客商不过借他们店铺收货,租了两个月,提前半个月跑了,连剩余押金也不要了。
唐琴被人骗了,一打算盘发现,亏了两千八百多两银子,南北货行再也支撑不下去了,只能关张,遣散伙计。
唐老太太得知孙子被骗,怕他疯癫,又怕他一时想不开做傻事,借口要还愿,拖着他去观山寺吃了七日斋饭。
就算听了几日钟鼓吃了几日斋饭,唐琴那口气还是下不来,去报官,衙门一时也找不到骗子。
唐琴问:“是不是我找到了骗子你们就抓他?”
“自然,一旦有线索,我们就抓人。”知府大人对这位赈灾时出了不少力的商家还是有点印象的。
唐琴开始到处逛,从早到晚,在九街十八巷转悠,不少小孩得知他被骗一事,也跟在他后头,边唱边跳。
一日,唐琴在南华路口被一大群小孩子围住了,要他请客吃捞粉,说跛足公公交待了,只要他请客,便告诉他那个骗子的下落。
一般人肯定不会搭理这群小孩子的,只当他们是另外一群小骗子直接撵走,唐琴却因跛足公公四个字,带他们到路边小摊,要了捞粉、馄饨等,让他们敞开肚皮吃个够。
小孩子们吃饱喝足,摸了摸饱凸的肚皮,告诉他,去北门外北帝庙转转,骗子就在那附近,然后一哄而散。
唐琴正准备去北帝庙看一看,谁知有一个往日熟客跑来告诉他,骗他的人正在北门外出货呢,要价比同样品质的货物低一成,已经有商家去看货了。
唐琴报告官府,官府立刻遣衙役跟着去抓人,一网打尽,把骗他的六个客商都抓来了。
一进衙门,别的不说,先打三十大板,那群骗子痛得哇哇大叫,喊道:“别打了别打了,我们交代!”
知府大人听说幕后主使是云头岭陈家,他们怨恨唐琴故意使手段败坏陈三小姐名声,才这样做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唐琴默不作声。
知府大人反而奇怪了,道:“唐先生为何不辩解?难道真如他们所说?”
唐琴道:“事到如今,草民无话可说。”
知府大人拈须微笑:“唐先生为他人着想,可惜他人未必这么想。”
几名骗子提到唐琴把陈三小姐骗到宝光塔下时,他已经觉得不对劲,那几日唐琴等商家一直跟随他们府衙诸人施粥送药,又如何分身去云头岭骗陈三小姐,还把陈三小姐骗来城西?
既然骗来了,何不将陈三小姐困在唐家几日,何必急急遣人去云头岭报信?
他又问了骗子们几句,令人将西岸村把当时参与过此事的村汉村妇召来,一番审问,彻底明白了此事来龙去脉。
知府大人勃然大怒:“岂有此理!如此说来,陈家岂非背信弃义在先,骗人钱财在后?”
他出了令牌,命人速速将罪魁祸首拘来。
这些日子,云头岭陈老爷日子也不好过。
一场洪水丢了女儿,明察暗访几日,本以为要给女儿收尸了,谁知有人来报信女儿在府城郊外。
女儿归来后,一直闭在房内不肯出来,很少开口说话,就连她娘亲过去,也难以从她嘴里抠出几个字来。
起初,陈老爷以为她惊吓过度。后来,听女儿贴身丫鬟禀告,女儿深夜做噩梦时经常喊琴哥哥,分明对那个姓唐的小子余情未了。
他怕两人前几日做出事来,让妻子旁敲侧击,几度试探,才发现唐琴并未对女儿有过什么逾规的举动,这才松了口气。
他担心夜长梦多,想尽快办婚事。但嫁娶这等大事,向来只有男方催女家,女家却不好催男方,若是真的提起这个,只怕大莲塘何家疑心女儿在家有什么不规矩了。
正为难间,大莲塘何家遣嬷嬷上门了,行礼过后,嬷嬷提起何家已经知道陈三小姐流落在外两日,生怕有何不测,幸好上天保佑,何家列祖列宗保佑,陈氏三小姐平安归来。
陈老爷第一个反应是谁,谁泄露了这个秘密?第二个反应便是否认,绝无此事,都是别人嫉妒陈何两家联姻瞎说的。
但看着嬷嬷锐利的眼神,分明何家真的清楚此事,自己如何搪塞都是躲不过去的。
他只能卖惨,说当晚雨大水大,陈三小姐逃难的路上,一步不稳,被水冲走了,都怪自己没及时拉住她的手啊。
嬷嬷提出何家的要求,陈老爷瞬间站起来,道:“不能验,太丢人了,你们何家,未免欺人太甚!”
原来,嬷嬷竟然提出要给陈三小姐验身,何家不可能让一个不清白的女子踏入何家大门。
这简直是直接往陈老爷脸上直接扇耳光。他想拒绝,但拒绝的话,只怕何家真的以为女儿做了坏事,婚事就此作罢,答应的话,女儿怎么办?往后又有何面目当何家主妇?
他咬咬牙,推说先去换件衣服,转身进了后院,与妻子商量怎么办。妻子第一反应是,验就验身,女儿行得正站得正,怕什么!
陈三小姐也说验,但验之前她有些话跟嬷嬷说明白。
嬷嬷说自己是宫里出来的,很多事情大家心里明白就好,不需要讲得太明白,若是心里害怕,可以不验。
陈三小姐平静地道:
“好,嬷嬷,我把丑话说在前头,可杀不可辱,我是你们何家大少爷未过门的媳妇,大水中难得捡回条性命,你们何家第一反应不是庆幸,不是安慰,而是怀疑,怀疑我的清白!这便是你们何家的规矩,对未过门的少夫人的规矩?”
陈老爷见嬷嬷脸色已经变了,生怕她在何家面前说什么坏话坏了亲事,若是错过何家,哪里还能找到更好的亲家?
他连忙呵斥女儿:“让你验你就验,身正不怕影子斜,我们陈家未怕过!”
陈三小姐说,她只要一个公道,若是验出来自己清清白白的,他们何家将如何?
嬷嬷说,何家将八抬大轿迎陈三小姐过门。
“呵呵,就算进了你们何家的大门,又如何?你们陈家,可有过一个少夫人是先验身再进门的?往后我在婆婆面前,在妯娌面前,在将来的儿媳妇面前如何立足?”
她这么一说,陈老爷也觉得理是这个理,女儿顶着这么大一个帽子进何家,往后有什么口角,别人只需一句你是验过身才进门的,怄气都怄死了。
但要就此放过何家的亲事,送回那些丰厚的聘礼,他又百般不舍。思前想后,他做了一个决定,正要说,下人慌慌张张来报,官府来抓老爷了。
知府大人把陈老爷骂得狗血淋头,然后下令枷号示众,戴三十斤木枷,在府衙门口站十日,所骗钱财,三倍偿还给唐琴。
不少人来府衙门口看稀奇,指指点点,都骂他忘恩负义,还有小孩子朝他扔土坷垃。
陈老爷又累又渴又羞耻,平生养尊处优,哪来受过这等苦楚?简直恨不得挖个坑把自己埋了。
陈家每日打发人来送饭送菜,又将赔付的银两托官府转交唐家,只求尽快放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大莲塘何家直接遣管家来府衙门口,告诉他,何家丢不起这个脸,亲事就此作罢,希望他回去后把聘礼尽数送还。
陈老爷自作自受,终于尝到了被人悔婚的滋味,真是把肠子都悔青了。这几日,他原以为唐琴那小子会来看自己如何狼狈,谁知唐琴根本就没出现过。
唐琴这几日忙着满城找跛足老丈呢,听小孩子说前两日看到他在常平巷买糯米鸡吃,又有人说看到他在南门亭和几个小孩子比赛抓石子,差点连裤子都输掉了。
他兜了好几圈,都没看到跛足老丈,晚上回家时,唐老太太说跛足老丈来过了,一进门就骂了一顿,说小子是好小子,就是呆头呆脑的,明明还给他的媳妇,怎么又送了回去呢,简直浪费时间。
唐琴急急问:“人呢?”
唐老太太叹息:“走啦,嫌你呆!”
唐琴实在忍不住了,问祖母究竟当年祖父帮过老丈什么大忙,令他一直关照唐家。
“当时路边两帮人在争论甜的粽子好吃还是咸的粽子好吃,你祖父说想吃咸的吃咸的,想吃甜的吃甜的,实在不行,一头甜一头咸,老丈说对,他就最喜欢又甜又咸的!”
就这?唐琴哭笑不得。
“哦,还有,他老人家交代,你不是做生意的料,乖乖读书去。”
九月底,唐家办喜事,前不久乡试新中了举人的唐琴和早年定下的未婚妻陈三小姐完婚。
唐琴骑着高头大马,带着迎亲队伍,浩浩荡荡往家里走,快进家门时,看到围观的人群中有个老丈斜侧着身子,似乎跛足,不由放慢了速度想看清楚,却见那老丈身子一扭,隐入人群中,再也不见了。
喜欢民间故事全集【1】请大家收藏:民间故事全集【1】本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