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禹惊讶到无以复加,到底是谁给镜子加入了影像功能?难道真如他所说,自己原来那个时空也不真实?
“我的现在就是你的过去,所以你知道我这三年来的所有事情,唯独我现在跟你说的事情是将来的你告诉我的……”
“我告诉你的?”
“是的,这三年来你已经不是第一次过来了,只是时间越来越提前……”
“我怎么没有印象?”
“我刚刚就说过,你所在的时空可能也是镜像产生的,而之前来的那几个人时间都在你之后,所以你不知道罢了……”
“也就是说我所经历的所有事情,都是另外一个我所经历的?”
“是的,上个月的那个过来时,小宁刚好醒着玩耍,他能看到那个人,一直伸手要他抱……”
“原来如此,你接下来有何打算?”
“还能如何?在这里过完这一生呗,老婆孩子热炕头,不是我们最想要的生活吗?反正在另一个时空只过了几个小时而已。”
“好吧,既已明白是怎么回事,我就先行离开了,但到底要怎么回去你知道吗?”
“不知道,受重伤已经试过,只应验过一次,除非再试一次死亡……”
“快拉倒吧,我才不希望你伤害我的身体,罢了,你回去吧,我自己想办法!”
“好吧,随你了……”
那个罗禹说完后就转身离去了,最后还特意交待了一句:“别再来这里了,我真的在努力克制自己,一切皆虚无真的很累的……”
门关上了,李秀宁的声音传来:“夫君,你没事吧?怎地脸色这么难看?”
罗禹不再听他们说话,念头一转,已来到花谷黎老爹墓前,这里已经被搬空了,连老人家的尸骨都不见了。
泪不自禁的滑落下来,往事一幕幕涌上心头,如昨日发生一般。
他转过头,思绪回转长安,太极宫已是李世民坐镇了,贞观元年,盛世开启。
而那个罗禹留书三封,带着李秀宁和两个孩子离了长安,四处逍遥游去了。
治国、治军、治民是为三治之书也,李世民见到后喜极而泣,姐夫终究是没有忘记当初的承诺。
再一转眼,贞观七年,七十岁的李渊与世长辞,全国哀悼,停棺三月后葬于祖陵,庙号高祖,将他一生盖棺定论。
贞观三十九年,一代“天可汗”李世民扶四十二岁的太子李承乾上位,改元隆庆,李世民进位太上皇。
一切都按罗禹设想的发展下去,稳定的大唐经济一日千里,种地已无需上交皇粮,工商业税务逐步代替了农业税收,直到此时,李世民才看到罗禹的先见之明。
治民一书的种种设想都成了现实,百姓富足起来了,吃得饱穿得暖,谁还会造反?
这样的大唐江山是铁打的,李家可以一直享受荣光,万世永昌。
隆庆十一年,七十一岁的太上皇李世民崩于紫薇宫,皇太后长孙氏也伤心过度一同离去,天下大恸,长安周边百姓自发组织起来为太上皇送行。
李承乾将父皇母后合葬于早已修建好的昭陵,庙号太宗皇帝,母后为贤德皇后,并罢朝七日,以示哀悼。
等一切平静后,久不现身的罗禹携妻子李秀宁来到李渊和李世民墓前,一切已随着他们离开这个世界而一笔勾销……
罗禹两口子已经快八十了,留给他们的时间也不多了,罗念和罗宁两姐弟早已儿孙满堂了。
坐在李世民前面的罗禹笑道:“陛下,现在作何感想?”
李世民一身龙袍,威严霸气:“姐夫,怎么有两个你?一个老态龙钟,一个正值壮年……”
“别去想那些想不明白的问题,微臣只是想问陛下,大唐如今之景象,作何感想?”
“没什么感想,朕努力让百姓幸福安康,承乾继续朝这目标奋斗,后代再接再厉,我大唐江山将永存于世。”
“豪迈,霸气,不愧为唐太宗,既然如此,陛下何不与微臣去到千年以后,看看大唐江山是否真如您所愿,绵延不绝……”
“哦,姐夫有此等本事?快带我去瞧瞧!”
罗禹往右转过头,眨了眨眼睛,千年时光一闪而过……
蓝光透过罗禹的指缝一闪而没,这次醒过来的罗禹还能再次回去吗?
看了一眼碎成几段的蓝戒,罗禹莫名心痛,却又无可奈何,这次他应该彻底告别了那个让他魂牵梦萦的世界了……
(全书完)
实在没空写了,不得不提前结束,让各位读者大大久等了,第一本书停留在了49万,很遗憾,没有能达到自己的预期目标,但幸好故事还算完整,人物都有交待,没有烂尾,算是对得起无数个不眠之夜和熬白了的头发。
谢谢大家的支持,新书已经有初步的设想了,没那么快上传,这次不攒够50万字数不会急匆匆上传了,天天赶稿的日子太难受了……
再次谢谢大家的支持……
喜欢大唐之征战天下请大家收藏:大唐之征战天下本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