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我不想这样无能为力,这孩子来得太不是时候了……”
“你这话说得就不对了,孩子怎会有错,谁也猜不到这场战争会爆发,且过程会非常漫长,如果孩子出生后战争还没结束,你想再征沙场,我陪着你。”
“夫君,父皇会不会让你也带兵去战场?”
“你想多了,我根本就不是发号施令的料,父皇怎会让我去带兵?”
“可我总觉得父皇会安排你去的……”
“好了,别想太多了,你们好好的,我就算上天入地,刀山油锅都不怕,又不是没上过战场。”
好说歹说才让她安下心来,看着沉沉睡去的李秀宁,罗禹心疼的帮她拭去眼角的泪水,然后起身来到前厅,等待着卢晓他们送情报过来。
李渊应该会让罗禹多知道一些外面的事情,他需要更多的建议来调派兵马,罗禹的意见应该对接下来的行动有用。
这是一场倾全国之力都要打赢的战争,还要把他们打怕,打到让他们的后代都有阴影,听到大唐的名号就浑身颤抖,只有这样才能给大唐百姓一个安隐平和的环境,幸福快乐的生活下去。
李渊有这样的魄力,李世民有这样的本事,而唐军,则有这样的实力。
罗禹没有猜错,薛礼亲自捧着一叠信封过来驸马府,两人相见,自是一番问候。
因有要务在身,薛礼不便久留,将信交给罗禹后就快步离去,临走时还说了一句希望教官能在太子殿下面前美言几句,让他也上战场去拼杀一番,在长安实在太无趣了。
罗禹只得点头答应,薛礼是一员猛将,老让他守着特战情报中心,的确是屈才了,不划算。
等薛礼离开后,罗禹将信全部都看完了,跟他猜想的差不多,薛举于上月病逝,西秦由其子薛仁杲接应国君之位,兰州各镇不稳,薛仁杲带兵镇压时又被暗箭所伤,盘据在西宁的鄯善部趁机挥兵猛攻兰州,目前正在围城拉据。
而玉门关作为西域连通中原王朝的咽喉,西秦朝庭默认了五千守关唐军的存在,李渊当时答应了薛举,这些将士不会出现在国内战场,薛举竟然同意了,很奇怪的默契。
薛举还把这些将士保护起来,治下的人不允许打扰守关将士,同时还要保证他们的粮草用度,相当于薛举帮李唐养起了这支五千人的军队,罗禹知道时,惊讶得半天说不出话来。
如今这样的安排起到了作用,外族联军集结猛攻玉门关,有他们的守护才不至于让外族兵马长驱直入,并燃起烽火向内地示警,也算是不枉薛举咬牙相帮了。
李渊有跟罗禹说过,守关将士每半年一换,从关中府兵中抽调,经过兰州时,将上次借的粮草还给薛举。
罗禹不明白这样安排的意义,这或许是汉人心中的痛吧,五胡乱华的悲剧他们不想再次发生。
如今薛举病逝,薛仁杲受伤,鄯善兵马攻城使兰州乱成一团,李渊想要挥军西进玉门关,又增加了难度,那五千守关将士能不能坚持到援军到达,谁也不知道。
南方除了松赞干布的吐蕃集结了七万雄兵下了高原进攻成都外,梅岭古道也出现了少量敌踪,郴州的局势也很凶险。
北方的突利可汗收受了李唐的大礼,他拒绝了蒙古人的联军要求,向西摔退了五十里,选择两不相帮,当然这是在目前的情况下所做出的决定,随着战争的进程,突利可以有很多选择。
唯一猜错的就是东边了,这次高丽军队竟然没有参加围攻李唐,他们国内因为高建武和渊盖苏文重定国都之事意见不同,分成两派,正吵得不可开交,索性闭关,不再管外面的事情。
东面的入侵外族换成了倭国,这个自认为是日出之国的弹丸小国,竟然不顾国内民众的生死,派了三千艘军舰,载了六万士兵渡过黄海,在山东北部登陆,从背后杀向了侯君集的兵马。
赵匡胤趁机写信给侯君集,让他向李渊请示,内战暂时停止,先独自用兵灭了倭国军队再说。
时不我待,侯君集三万多人马对点倭国六万武士本来就有点吃亏,他当机立断答应了赵匡胤,将一半的防线让给了宋军。
李渊收到侯君集信后作出批示,外战结束前,山东一应事务全由侯君集作主,正所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遇事你可先干了再上奏朝庭,事后追加批红。
这是李渊所能付出的最大信任,当然,罗禹也知道李渊在侯君集军中安插了大量亲信,不然,谁能这么放心一个将军这么干?
这些消息几乎是狼烟起时就同时发出的,只经过了七个时辰就从千里外传到了长安,特战队的本事越来越厉害了。
综合起来,罗禹才发现大唐周边都是敌人,而这些敌人又被一只看不见的大手捏合在一起,搅动天下风云,以苍生为棋,对弈起逐鹿天下的戏码。
罗禹很想知道这是谁的手,让天下再一次风起云涌,苍生难安。
掩卷长叹,实在想不出来这个时代是谁有如此本事,难道又是后世之人吗?
喜欢大唐之征战天下请大家收藏:大唐之征战天下本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