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边成都的徐世绩只有六万兵马,要面对松赞干布二十余万兵马的围攻,除了以成都固若金汤的防御体系苦苦守城外,难有建树。
而松赞干布留下碌东赞率军十万围城,他自己亲率另外十万直接北上攻击德阳、绵阳。
目前两县已沦陷,守军撤至广元、巴中两地,构建第二道防线,也就是说南线战事也呈现败退之势,再不派兵支援,汉中危矣。
梅岭古道那边暂时还没有大战发生,据岭南特战队员发过来的情报来看,冯盎弃了广州诸地,收缩兵力往南边退却,正在慢慢渡海,往琼州岛撤退,他想保存实力。
而岭南各族在高家的强压统领之下,正在广州集结,穿过梅岭古道北上进攻郴州是迟早的事,就目前唐军在郴州、衡阳两地的兵力配置,很难阻止他们北上,同样是败退之势。
北边的消息还没来得及译出就被罗禹叫了出来,不过就山西而言,唐军根本没有布置兵力,黄河南岸的陕州将成为最前线,李道宗所率的三万陕州军能抵挡住十余万蒙古铁骑吗?
想都不敢想,如果没有黄河为倚仗,陕州恐怕早被踏成平地了,但黄河如今已解冻,那么长的江防李道宗就那么点人马,不可能守得住,迟早也是被围的命运。
陕州被围或失陷,东都洛阳就暴露在蒙古铁骑的攻击范围之内,李世民没有信心再来一次洛阳之战还能获胜……
大唐四面都呈现出节节败退之势,难道真的要当亡国奴?
这些信息综合起来让李世民头痛,每时每刻都在想着破敌之法,好让唐军挽回败退的局面,重新振作起来,奋勇打回去。
也因此,他来到特战情报中心后,就投入了译码一事,他想第一时间了解战局发展。
忙碌的他忽略了长安的百姓和身边的亲人,如果罗禹不说,他很难转过念头来想象狼烟对长安的影响。
“殿下,微臣有句话不知当说不当说?”罗禹再次说道,这次的语气很严肃,倒让李世民有点诧异。
“姐夫,请讲!”
“我们身为男人,为国征战沙场,无上光荣,战死,也死得其所,但微臣要说的是,我们马革裹尸为的是谁?”
“自然为的是国内百姓,让他们少受战乱之苦……”
“好,既如此,敌人还没有杀过来,我们治下的百姓如今正在遭受无奈的痛苦,这是为何?”
“何为无奈的痛苦?姐夫所指是这狼烟所造成的落灰?”
“这落灰细如粉尘,飘荡于空中随着每一次呼吸进入肺里,粘在肺部,若短期内有改善或许不致于让人丧命,但处在其间时间久了,殿下想想,会是什么后果?”
话说到这份上了,李世民怎会不明白罗禹的意思,狼烟是非熄灭不可,可这与上千年来的制度不合,如何才能解决还得动动脑筋。
罗禹见他为难,便又说道:“如若暂时不能全部解决,至少得把孕妇全部迁出长安,她们肚子里的孩子才是大唐的未来和希望……”
至于该如何迁出,迁往何处,跟随人员几何,医者多少,还是直接熄灭烽火台,这些问题罗禹不管,提出意见就行,李渊父子会考虑的。
李渊下了什么旨意给在外统军的将军,罗禹也不知道,既然李渊对全国局势都有了解,相信他早有准备。
洛阳军团的作用他会发挥到最大,既可分兵北上陕州帮助李道宗守护黄河防线,也可往东直达山东,对抗倭国武士,视情况而定。
岭南古道的防御还是会交给李靖,高家的强压统治持续不了多久,他只能一直胜利,只要战败一场,岭南的夷族就会群起而攻之,盘据岭南几百年的高家快完了。
有了杜伏威的加入,梅岭古道就是一道天蛰,高家注定会自取灭亡。
不管了,话说完了就行,骑上马,戴好特制的口罩,在程潇和五名亲卫的护送下回驸马府,剩下的事情也不是他能做主的。
大唐在四面战局都不利的情况下,加征兵役,罗禹特意绕道咸阳桥,看着眼前的场景,忽然想起了诗圣杜甫的千古名篇《兵车行》。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道傍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
后面的还是不要念出来了,因为负责征兵的杜如诲已经快步来到他面前,罗禹只得下马,与他见礼后,默不作声,杜如诲也没说话,只是细细品味着这首半截诗。
意犹未尽,却准确表达了眼中之景,算得上是佳作,不过比起早传开的《将进酒》,还是差了豪迈之气。
罗禹很想接着念下去,但为了自己的屁股不开花,强忍着没有再开口。
难啊,大唐难,李家父子难,众大臣小吏难,千万百姓难,自己又何赏不难?连心爱的女人都保护不周,还何谈其他……
这个春天怎么尽是难受的事啊……
喜欢大唐之征战天下请大家收藏:大唐之征战天下本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