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禹四人一大早就洗漱完毕,冒雪朝安康城出发,寒风凛冽,官道上根本就见不到人影,仿佛整个大地都被飞雪笼罩,萧瑟而清冷。
马车木轮缓缓辗过已快到劣马膝盖深的积雪,倒也不怎么感到颠簸。
卢晓不敢赶得太快,最下面一层的积雪已经结成滑冰了,稍快点马车就会打滑,为了安全,只能尽量保证平稳前进,放弃了速度。
直到未时才到到安康南门,这里早己竖起了唐军大旗,随风飘扬,罗禹见了心中疑惑不解,难道大唐提前立国了?
李秀宁三人也不明所以,正想问一下城门守卫这安康城的守将是谁,却被罗禹制止,他现在还不敢肯定这唐军军旗就是李渊所创建的唐朝兵马,没必要在情况不明的时候多生事端。
如今最要紧的就是先进城,找家客栈住下,吃饱喝足,本来打算换马换车,再去买点香烛祭拜一下那些牺牲的兄弟,但这唐字军旗一出现,就得先搞清楚到底是不是李家的守军了。
城门口的灰甲守军还算客气,只是询问了一下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在安康打算待几日,卢晓一一作答,当然也不是全部说的实话,他们也并未索要路引和入城费用,证明军纪还算不错。
罗禹掀开门帘让他们看了一眼,检查的军士只是轻瞟了一下李秀宁后就放行了。
进得城来,只见大街上人头攒动,叫卖讨价声不绝于耳,热闹非凡,许是快到年关了,人们都在准备年货。
这里地处长安以南两百里,北接长安南大门镇安,偏安一隅,并未受到战火波及,看这般热闹模样,唐军应该也是和平接收。
罗禹让卢晓尽快找家客栈安顿下来,然后再想办法打听其他事情,倘若守将是认识的人,那一切都简单了。
李世民回到东宫,长孙小妹迎了出来,她似乎有心事,皱着眉头没有说话。
李世民奇怪道:“观音婢,谁惹你了?”
长孙小妹嘟着嘴没回话,只是拉着他往房间里走去,刚到门口就碰上了来找李世民的长孙无忌。
“这是怎么了?谁惹你了?”长孙无忌也问了同样的问题。
“没事,阿哥,你不是要去找舅父吗?怎么这么早就回来了?”长孙小妹耍了一下小女孩脾气,就是想让李世民多陪陪她,别太冷落她了。
但现在大哥过来了,跟夫君有正事要谈,她知道轻重,所以收起小脾气,重新变回了知书达礼的样子。
长孙无忌摇摇头,道:“陛下召舅父进宫了,我只有先行回来。”
李世民道:“你回来得正好,我刚好有重要的事找你谈谈,观音婢,你先回房吧。”
屋内温暖如春,两人关好门脱去裘衣,相对而坐,李世民将早些时候在飞霜殿发生的事全部告诉了长孙无忌,等待着他给出见解。
“殿下有几分把握程知节能按你的想法将洛阳完整接收?”长孙无忌听完后说道:“陛下所虑不无道理,你过去了真让他扣住,那我们可就投鼠忌器了。”
李世民却道:“五五开,我只是觉得程知节不至于这么不知轻重,扣住我,他没有一丝好处,按他所求来说,全心投效我大唐才是他利益最大化的举动,所以,我才说服父皇,按他要求前去接收洛阳。”
长孙无忌又道:“不排除他有其他想法,洛阳城固若金汤,想要攻取我们不知又要牺牲多少好儿郎,就算有火药弹相助,也不是一件易事,你真想好了要闯龙潭虎穴?”
“付出与回报总是相对的,洛阳地理位置太过重要,想要逐鹿中原,洛阳是必取之地,过了元日后,春暖花开之时,朱元璋、窦建德、王世充都会打洛阳主意,到时候大战一触即发,将会更加的麻烦,我此刻能兵不血刃的接收,为何要等?”
“好吧,就算一切如你所说,陛下真能不顾你安危让你去洛阳?”
“我有信心,父皇应该会同意。”
“你打算带谁过去?”
“一切听从父皇安排,我只负责将洛阳插上我大唐旗帜。”
他俩的谈话直接进行到了午时,长孙小妹安排好午膳后才停了下来。
李渊和房玄龄、杜如诲三人正在讨论李世民所说的事情,门外近侍报告高士廉已到。
君臣四人又讨论了一个时辰,才由房玄龄拟好旨意,李渊用印后派内侍前往东宫宣旨,同时写了一封信快速送往洛阳程知节处。
罗禹正陪着躺在床上的李秀宁说闲话,门外卢晓报告,他出去打探消息已快半个时辰。
罗禹打开门跟着卢晓来到一处偏僻的角落,看了看周围无人影,卢晓低声道:“教官,这安康城守将是老熟人裴元庆,您看要不要过去将军府看看。”
“裴元庆?他怎会到安康来?这唐字军旗又是怎么回事?”
“教官,这里的百姓也说不清楚是怎么回事,学生想找守军问问,却差点被他们当成贼人抓起来,所以不曾打探到唐字军旗的消息,您何不直接到将军府去问裴元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