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的辉煌时刻总要与平时不同的,李渊即帝位后,李世民就是太子,这种荣耀,谁又能不动心呢?
长安西门大开,两边一水的黑甲骑士直接延伸到了皇城门口,朱雀大街上空无一人。
李渊身着华服站在众人面前,他志得意满,这些年的布局在今日终于要见分晓了,待告慰李家列祖列宗之后,杨侑这傀儡的使命也就该结束了。
相信杨侑现在已经用他那幼稚的手写好禅位诏书了,韦太后此时应该在含凉殿静静的等待着她最终的命运。
三名太监结伴而来,行至唐国公府门前,正了正衣冠后唱名道:“唐王李渊接诏!”
这是李渊最后一次以臣属身份接皇帝诏书,他整好衣冠后出了国公府,在众人面前行参天礼后躬身听诏。
那大监打开诏书,用尖利的嗓音念道:
“天祸隋国,太上皇崩于扬州,酷甚望夷,衅深骊北。
悯予小子,奄造丕愆,哀号永感,心情糜溃。仰惟荼毒,仇复靡申,形影相吊,罔知启处。
相国唐王,膺期命世,扶危拯溺,自北徂南,东征西怨。致九合于诸侯,决百胜于千里。
纠率夷夏,大庇氓黎,保乂朕躬,系王是赖。德侔造化,功格苍旻,兆庶归心,历数斯在,屈为人臣,载违天命。
在昔虞、夏,揖让相推,苟非重华,谁堪命禹。当今九服崩离,三灵改卜,大运去矣,请避贤路。
兆谋布德,顾己莫能,私僮命驾,须归藩国。予本代王,及予而代,天之所废,岂其如是!
庶凭稽古之圣,以诛四凶;幸值惟新之恩,预充三恪。雪冤耻于皇祖,守禋祀为孝孙,朝闻夕殒,及泉无恨。
今遵故事,逊于旧邸,庶官群辟,改事唐朝。
宜依前典,趋上尊号,若释重负,感泰兼怀。
假手真人,俾除丑逆,济济多士,明知朕意。仍敕有司,凡有表奏,皆不得以闻。”
这诏书念完,李渊却不接诏书,他带头往皇城方向走去,众人悉数跟随。
三名太监不紧不慢跟在他身后,直到李渊看到等在皇城门口的李世民后,他才将身上的锦服脱了下来,交给李世民,寓意李世民将承他衣钵,成为大唐太子。
李渊进了皇城,其他人全部留在了门口,三名太监跟着他来到城头站定,皇城方向又过来两名老太监,一手手捧一个银盘,上面是龙袍和冕旒,这是皇帝独有的饰物。
两名老太监上了城楼,在众人眼前将龙袍和冕旒按规矩着于李渊身上后,五人伏地山呼:“万岁!万岁!万岁!”
他们山呼完毕,城楼下众军齐齐跪地山呼“万岁!万岁!万岁!”
声震九霄,久久不绝,这从龙之功谁都想分享一点,以后才有机会封妻荫子。
李渊摆手道:“众卿家平身!”
众人又山呼:“谢万岁!”这才齐齐起身,等待着李渊接下来的封赏旨意。
其实整个仪式现在还没有完成,李渊还得前往李家祖庙上香,然后将祖庙在钦天监的见证下改成大唐太庙,以示国祚永存。
因为是接受了杨侑的禅位,所以隋太庙依然在李渊祭祀之列,至于后面的皇帝认不认就没人说三道四了。
李渊不急着去祖庙,他得先安抚好这些有功之臣再去也不迟,杨侑母子已经过去在那里等着他,钦天监的人是不会让那边冷场的。
一连十八道宣功圣旨在两名宣旨大监尖锐的嗓音中被念出来,大唐第一批定策功臣共二十九人,各升两级,各级校尉全升一级,成了偏将、副将级别,其余在场军卒每人赏银五两,相当于五十贯铜钱,按每个兵卒一月一贯的军饷来说,奖赏不可谓不厚了。
其余不在场的一律一视同仁,李渊是真的下血本了。
又一次全体山呼万岁,这从龙之功果然不同凡响,一次性就相当于发放了四年军饷。
赏银自然是回营后再依次发放,皇上金口玉言,决不会失信于人。
一切都按流程在走,李渊放心了,带着李世民和李建成往太庙方向过去。
喜欢大唐之征战天下请大家收藏:大唐之征战天下本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