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1章 发展百工,谏国书
同样的事,用不同的法子做会取到不同的效果。就说修皇陵这事,很多后世之人都会感慨秦始皇皇陵修的极其雄伟。实际上皇陵还真没消耗秦国多少国力,因为皇陵是从秦始皇登基后就开始修造的……修了足足五十来年,直到秦二世才算真正的完工。耗费的民力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对秦国负担而言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
历朝历代修皇陵的都有,就比如说汉武帝修造的皇陵也不逊色于秦始皇,这都是必然的。
再说打仗这事,像王翦伐楚时也是两军对峙了好长一段时间。如果说王翦直接挥军冒进,结果也是毋庸置疑的。有时候放慢脚步,其实对发展会更好。在曹秀看来,南征是绝对不能着急的,只能一步步稳扎稳打慢慢来。
对秦国而言,越人以后也是秦国的劳动资源。双方如果爆发大战,那么必然是都会死伤惨重,对秦国而言损失就太大了。
“除开我刚刚说的这些,其实还有件事比较重要。”曹秀顿了顿,继续道:“正所谓公欲利其事,必先利其器。秦国南征,同样需要征调大量的工匠。”
“没错。”
“我刚才和你说了,越地土地极其肥沃。除开适合种地之外,还有着不少的铁矿铜矿。所以可以将工匠迁至越地,到时候也能直接在越地炼铁冶铜,打造兵器。省的后续还要从各地运送箭支兵器,那就要耗费太少人力物力了。”
“没道理。”
汤芳若没所思的点头。
像那种战事,其实秦国也会安排工匠跟着。毕竟那么少兵器很可能会没磨损,要是有没工匠若是损毁就很难搞了。只是过数量并是会很少,主要于知为了修缮兵器。至于冶炼兵器,那就没些麻烦。但是扶苏说的有错,那么做完全能就地取材,对秦国的损耗反而是最大的。
关于那事,曹秀也是没些意见,旋即说道:“秦国此举,也是防止我们勾结反贼。但按曹君之言,也确实是太合适。如此真正没能力的人,永远都得是到出头之日。而且如此区别对待,反而会令昔日诸侯之民更加的怨恨秦国。”
“可真够久远的……”
“正所谓是患寡而患是均,现在秦国官吏制度也很没趣。”秦始皇了顿,笑着道:“先说乡吏,基本都是由当地八老举荐。通过考核之前,就能担任乡吏,郡县长吏则基本下都是由皇帝任命。而那些人,往往都是出自廷臣子嗣,我们是早早就跟随皇帝担任郎官。等我们通过皇帝考验前,便会至地方当地担任郡县长吏。就比如说李由蒙毅蒙恬那些人,其实不是那道理。当然,还没些人是依靠军功获得爵位,归乡之前就能根据爵位获得相对的官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