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说季汉能取得陇西会战的胜利,洋县钢铁厂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就算钢铁质量较好的南中钢铁厂也远远不及,毕竟南中钢铁厂的产量实在太低了。
而在洋县周边,则散布着大量钢铁冶炼上下游产业,譬如专门加工冶炼钢铁所需的焦煤、木炭,用于打造甲胄、大型军用器械金属构件的军械所、负责打造农用工具的匠作坊,以及用于制作新型铠甲的的水利锻造厂等。
这些工厂又都是人员密集型产业,因此汉中大部分人口和被高报酬吸引而来的百姓都居住在洋县附近,机缘巧合之下造就了一个不亚于南郑的繁华区。
想当初魏延将汉中定位为胡人聚集地,并以此来改造和汉化胡人的,可没想到随着勘探与开采技术的进步,导致汉中大量矿产资源被发现,再一次让汉中的定位发生了改变。
不过汉中作为解决民族问题急先锋的定位,不会因为汉中工业的崛起而改变,而且在官营的钢铁厂以及配套产业高报酬的诱惑下,再加上汉中开放的汉胡通婚政策,季汉治下的百姓都慕名而来,要么是为了赚钱养家,要么是为了娶个胡女当媳妇,要么两者皆有之。
因此,造就了洋县的繁荣,也因大量汉人的拥入,再加上《妇女法》的保护,被迁移到汉中的胡女很快被消化殆尽,在街上一眼看去全是汉族妇女打扮的胡女。
在不知觉中,被迁移到汉中的胡人妇孺基本完成汉化,而且这些汉人都来自于天南地北,在汉中并没有土地,只能依靠工厂的高额报酬生活,没有在汉中定居的基本条件。
这就意味着他们早晚有一天会回到家中,这样就能将聚集在汉中的胡人带到天南地北,能确实有效的降低胡人串联的机会,一两代下来恐怕会忘了自己胡人的身份,从而彻底化胡为汉。
在巡视洋县钢铁厂时,魏延还是老生长谈那一套,重安全,提产量,注质量,保福利,这十二字方针是魏延要求所有国营工厂务必要做到的,这一点也得到随行诸葛亮的支持。
然后一行人来到此行的目的地水利锻造厂和纺织厂。
水利锻造厂,是建立在汉水之畔的一座大型工厂,主要负责生产新式甲胄,用于锚钉在大型攻城器械、大型战船上的铁制蒙皮等,隶属于军械司,是财政部、兵部的直属工厂。
而所谓的新式铠甲,就是当年魏延在巡视南中时,曾让宋星和陌刀一起研发的板甲,不过和陌刀顺利量产相比,板甲量产出现可谓是一波三折。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关于板甲和扎甲的优劣,在手工打造出板甲,并在同等条件下经行对照测试后,这种讨论基本已经绝迹。
毕竟相较于整体成型、甲身带有弧度的板甲而言,扎甲的构件数量较多,加工繁琐,因此制作过程会耗费大量人力,而且在合金冶炼技术未出现前,扎甲的甲片难以得到加强。
所以在同等重量下,整体成型以及带有弧度的板甲,不管是在防御性,还是在灵活性上都优于扎甲之类的甲胄。
不过扎甲有个优点是板甲永远也赶不上的,就是便于维修,能减轻后勤压力和国力负担,毕竟大战难免磕磕碰碰,有甲胄的保护人虽然没事,但甲胄却极易损坏。
板甲若坏了,在战场上根本没时间维修只能换一套新的,这无疑会增加后勤压力,而扎甲若出现损坏直接更换相应的甲片即可,甚至不需要专业人员,士卒自己就能完成,这对动辄几十万人参与的大会战而言,无疑能节约一大笔开销。
在发现板甲的优点后,宋星和蒲元联合在一起共同研究量产的板甲的生产工艺,最后他们在水利作坊上得到启发,随后研发出水利锻锤,再加上冷热加工的技术,一块合格的量产板甲就被制造出来。
不过板甲的生产工艺还不太成熟,再加上即将爆发的西征,所以锻造厂只能加急锻造保护躯干的板甲,即前胸和后背两个部位,至于其它部位并未锻造仍会使用扎甲来代替。
在阅兵结束后,玄甲军会进行一次大换装,届时就会出现一支上身为板甲,其它部位为扎甲的奇怪组合,不过奇怪归奇怪,在战场上管用就行。
而板甲的出现对骑兵的增益才是最大的,原来的骑兵为减轻马儿的负担基本都身着皮甲,马铠也是木质或者皮质,只有一小部分优良战马才能驼动甲士作战,所以现在的骑兵战术仍以袭扰为主,正面冲阵为辅。
但板甲就不一样,它可以只取胸甲为主要防护力量,其余部位仍用皮甲来做防护,而骑兵的作战方式基本上注定是正面对敌,所以只着胸甲骑兵的防护力,和着全套扎甲的防护力相差无几,这样一来汉军就具备一支可长途奔袭的“重甲骑兵”。
或许这么说不好理解,那后世鼎鼎大名的西班牙胸甲骑兵总听说过吧,这几乎就是大汉版的西班牙胸甲骑兵,而且因为冶炼技术的进步,钢铁的质量相对较好,所以战斗力比原版的强多了。
为了加快锻造速度,尽快完成西征大军的换装,南中方面将所有技术移交给汉中,并在邓芝的协助下迅速建立起一座大型的水利锻造厂,打算使用洋县所产的钢铁来锻造板甲。
南中产的钢铁质量虽好,但产量实在低,除了小部分会用在军事上,大多数都会用在工业制造、科技研发等领域。
经过近一年多的锻造,汉中锻造厂的产量越来越高,目前已经完成万余套板甲的锻造,并且已经运送至金城,后续近两万套板甲会在半年内完成。
待阅兵仪式结束后,玄甲军和龙骧军会全部换装,而换下来的扎甲会交给一同西征的精锐,这样西征八万大军,除了五千羌胡义从骑兵着皮甲外,其余人均着铁甲,魏延很好奇,届时西域还有没有抵抗的勇气。
至于为何是阅兵后,原因也非常简单,阅兵所出现的武器装备都是以前出现过的,而板甲却从未出现,所以,它会作为秘密武器给予敌人致命一击,自己又怎会无端暴露呢。
……
结束洋县之行,一行人又前往位于石泉的纺织厂,在纺织厂里有超过五千名老弱,妇孺,病残者劳作,别看他们人挺多,但工作效率其实不高,要不是魏延将制作工序拆分成流水线作业,根本不可能完成魏延下发的指标。
但纺织厂这种相对轻松一点的活,不正是为她们这些无法独立生存的人而设立的么,相较于卖身士族为奴为婢,在纺织厂工作虽然辛苦点,但活得也自在啊。
而棉花在魏延、诸葛亮、杨松等人的特意关照下,近些年技术迭代得很快,从手工搓出的棉线到专门的纺线机,工匠只用了一年不到的时间就完成研发。
然后用足够细的棉线,用纺织机纺织成棉布,最后用棉布配合棉花制成棉衣、棉被、纱布等工业产品供应西征大军,前者可抵御西部地区寒冷的冬天,后者可用于救治伤员。
尽管质量堪忧,但也不是不能用,借用一句伟人的话:
不管是白猫黑猫,逮到老鼠就是好猫。
……
视察完汉中军中产业后,时间已经进入十二月份,距离明年二月初一的阅兵式只剩三个月不到,连刘备都带着吴皇后从成都出发,留下糜竺、李严、董和等人总览朝政诸事。
见此情景,魏延、诸葛亮、杨松等人也不多待,开始从汉中返回榆中。
喜欢这个魏延不一样请大家收藏:这个魏延不一样本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