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雨柱在食堂熬白菜汤,易中海蹲在灶前添煤,炉膛的火映着两人的影子,忽明忽暗。
"易师傅," 他搅汤的手顿了顿,"当年派出所的人来查账..." 话没说完就被老人打断:"查账?你带着警察抄我家时,可看见我闺女饿得爬不起来?" 铁钳夹着煤块扔进炉膛,火星溅在何雨柱的蓝布衫上,烧出几个小洞,像极了 1956 年那个被撕开的信封,露出里面少得可怜的粮票。
四合院的煤棚重新归置,易中海把煤球码得整整齐齐,每十块留条缝,跟他 1955 年在街道办码粮票一个样。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贾张氏看着自家煤堆,突然发现多了两块新煤球 —— 分明是何雨柱从食堂顺的。她张了张嘴,却看见易中海正帮棒梗修补漏风的棉鞋,铁丝在鞋帮上绕出结实的结,棒梗仰着脸:"爷爷,您比柱子叔编得好。" 易中海的手猛地一抖,铁丝划破指尖,血珠滴在鞋帮上,比 1956 年警察带走他时流的血还红。
杨厂长的自行车铃铛在院门口响起,车把上的钢印在夕阳下泛着冷光,看见易中海正在给菜窖搭防风棚,脸色瞬间阴沉。
"易中海," 他敲着车把,"劳改释放人员要每周到保卫科汇报思想。" 老人站起身,拍了拍身上的煤灰,比 1956 年被带走时白了许多:"杨厂长,1955 年您让我克扣居民钱粮的事,要不要也写进汇报材料?"
霜降那天,易中海把攒了三天的煤渣分给各户,贾张氏的煤棚角落多了筐碎煤,里面还埋着半块没吃完的窝头。
她摸着还带着余热的煤渣,突然想起 1955 年冬天,易中海曾塞给她半张偷来的粮票,用报纸包着,报纸上印着 "节约粮食"。如今粮票早已兑光,易中海也成了提前释放的劳改犯,煤渣在她掌心发烫,像极了当年没敢花的赃票。
当院的槐树下,易中海教棒梗和铁生辨认煤块,布满老茧的手指划过不同的纹路:"这种带亮碴的,是无烟煤;带裂缝的,得掺着煤粉..." 铁生突然举起玻璃球,球里的番茄皮映着老人的白发,像落满雪的槐树。易中海看着玻璃球,喉咙动了动,1955 年何雨水生病时,他曾用克扣的钱给她买过止咳糖,那时他还是人人敬重的易主任,不是劳改犯。
深夜,娄晓娥看着丈夫在账本上画自行车,忍不住问:"柱子,当年你报警时..."
何雨柱停下笔,望着窗外易中海的铺盖卷:当年我俩都没吃的,我去外面捡垃圾,然后我去派出所告我爸遗弃雨水,然后查出来这事儿的。"那是父亲寄来的血汗钱,他永远记得他俩捡垃圾吃的时候
这一晚,易中海的搪瓷缸在煤油灯下泛着微光,里面是何雨柱留的南瓜粥,粥底沉着两颗花生。他摸着缸底的 "为人民服务" 字样,想起保卫科的办公桌,想起何雨柱带着警察进门时的眼神,突然听见窗外传来何雨水的咳嗽声:"嫂子,那年要不是哥报警,我和哥早饿死了..."
当院的槐树叶沙沙作响,何雨柱摸着自行车把上的钢印,突然发现易中海的铺盖卷动了动 —— 老人正用铁丝编着什么,影子投在墙上,像极了 1955 年那个帮他修自行车的易主任,只是腰间少了当年的钥匙串。
喜欢四合院之不同的人生请大家收藏:四合院之不同的人生本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