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武三年的冬天,洛阳城飘着细雪。刘秀坐在南宫却非殿里,看着案头堆积的军报直皱眉 —— 邓奉在堵乡造反,铜马余贼又立了个叫孙登的天子,最麻烦的是赤眉军还在关中折腾。他搓了搓冻僵的手,对身边的岑彭说:"当年在河北收编铜马军,没见这么多幺蛾子,看来这天下啊,就像咱老家的麦田,总有些顽固的杂草得拔掉。" 殿外的宫灯在风雪中摇晃,把他的影子拉得老长,像极了当年在舂陵田间挥锄头的模样。
邓禹在回溪被赤眉军打败的消息传来时,刘秀正在吃午饭。他筷子一抖,差点把热汤泼在诏书上:"邓禹这小子,当年昆阳之战多机灵,怎么现在跟赤眉硬碰硬?" 当即派冯异去接手西线,临走前特意叮嘱:"赤眉军拖家带口几十万人,老弱妇幼占了一半,缺的是粮食,咱跟他玩 ' 饥饿游戏 ',别硬刚。你看他们一路抢不到吃的,军心早乱了。"
冯异领命而去,在崤底设下埋伏。他让士兵把旗帜插满山头,又在山谷里囤了些发霉的粮食,赤眉军果然上当,追着 "粮草" 钻进了包围圈。建武三年闰月,冯异一声令下,滚木礌石齐下,赤眉军死伤惨重。刘秀听说残兵往宜阳跑,亲自带着六军去 "围堵",路上还跟将士们开玩笑:"当年收编铜马军,咱们靠的是 ' 推心置腹 ',这次对付赤眉,得让他们看看咱汉军的阵仗。"
到了宜阳,刘秀让士兵把战马排成方阵,盔甲在阳光下晃得人睁不开眼,战鼓敲得地动山摇。赤眉军首领刘盆子隔着老远看见,手里的玉玺差点掉在地上:"早听说铜马帝的军队像铁桶,没想到比王莽的新军还唬人!" 他身边的谢禄哆哆嗦嗦地说:"要不咱降了吧,跟着您混,至少能吃饱饭。" 于是刘盆子带着十万大军,抬着传国玉玺跪在路上。刘秀看着跪在雪地里的赤眉君臣,想起当年在河北收编铜马军时,那些降兵也是这般狼狈,叹了口气:"你们啊,跟铜马军一样,都是被乱世逼的。把兵器交了,粮食管够。" 他特意给刘盆子安排了个 "赵王郎中" 的闲职,每月领一石米,刘盆子感动得直磕头:"早知道陛下这么仁义,咱何苦跟着赤眉瞎折腾?"
长安百姓听说赤眉军投降,偷偷跑到宜阳围观。有个叫王老汉的百姓,家里祖坟被赤眉军挖了,此刻却抹着泪说:"刘皇帝真是咱的救星,赤眉军在长安烧杀抢掠,现在可算盼来官军了。" 刘秀听说后,专门派了一支千人队去长安修复皇陵,还下诏:"敢动百姓祖坟者,斩!"
彭宠在渔阳自称燕王时,刘秀正在舂陵老家祭祖。他捧着酒杯祭拜哥哥刘演,听说彭宠造反,气得把酒杯摔在地上:"当年帮他守幽州,借他三千突骑、两万石粮食,现在翅膀硬了就翻脸?" 但到底念旧情,先派了个能言善辩的使者去劝降:"你跟着我打天下,以后封侯拜相少不了,何必学王莽瞎折腾?" 彭宠却把使者的耳朵割了送回来,刘秀一拍桌子:"给脸不要脸,那就打!"
派去平叛的吴汉刚到渔阳,就听说彭宠被自家仆人子密杀了。子密拎着彭宠的人头来投降,刘秀看着那颗血淋淋的头颅,叹了口气:"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他封子密为 "不义侯",却私下对身边人说:"背叛主公的人,赏他爵位只是权宜之计,以后谁还敢用这种人?" 渔阳百姓听说彭宠伏诛,家家户户放鞭炮,有个老猎户特意送了张虎皮给刘秀:"陛下,这是咱猎户的心意,当年彭宠抢了我们的猎物,现在终于能安心打猎了。"
对付张步就没这么轻松了。这个在齐地称王的家伙,不仅杀了刘秀的使者伏隆,还把齐地折腾得民不聊生。刘秀派耿弇去收拾他,临走前拍着耿弇的肩膀说:"当年你跟着我打邯郸,现在打张步,可别让他跑了。听说他手下有个叫苏茂的猛将,你得多加小心。" 耿弇果然不负众望,在临淄摆下 "长蛇阵",把张步的军队切成几段。张步走投无路,砍了苏茂的头来投降,跪在刘秀面前直哆嗦:"陛下,我瞎了眼,不该杀伏隆,您就饶了我吧。" 刘秀看着他狼狈的样子,摆摆手:"罢了,齐地百姓经不起折腾,你就留在临淄当个平民吧,再敢闹事,定斩不饶。" 齐地百姓听说张步投降,奔走相告:"以后不用交重税了,刘皇帝的军队来了,咱能安心种桑养蚕了。"
十二月的诏书一下,洛阳的宗正寺炸开了锅 —— 王莽废的列侯都要恢复爵位。有个叫刘显的宗室子弟,当年被王莽抄家,如今住在破庙里,接到诏书时以为是骗局,直到宗正寺的官员亲自来认亲:"您是舂陵侯的后裔,陛下让我们接您回封地。" 刘显抱着族谱哭成泪人:"三十年了,终于能给祖宗上柱香了。" 刘秀特意交代宗正卿:"别光看族谱,得查清楚血脉,别让那些冒牌货混进来。当年王莽乱政,多少宗室子弟流落在外,咱老刘家不能让他们寒心。"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最让百姓称奇的是 "野谷旅生" 的奇观。王莽末年,黄金一斤才能换一斛粟,现在漫山遍野长满了野谷,麻豆没人种却长得格外旺盛,野蚕结的茧子铺满山阜。洛阳的老猎户王大爷说:"这是老天爷给刘皇帝的祥瑞,当年铜马帝收编百万大军,现在连野谷都来帮忙了。" 刘秀却很清醒,下诏让百姓趁机开荒:"野谷不能吃一辈子,把荒地开出来,种上正经粮食,心里才踏实。各郡县派人教百姓开垦,缺少农具的,官府给补贴。" 于是各地掀起了开荒热潮,不少流民趁机安定下来,开垦出成片的良田。
建武三年的大赦令,让洛阳监狱空了一半。刘秀特意加了条新规:八十岁以上、十岁以下,还有妇女,只要不是谋反大罪,别动不动就关起来。有个叫李阿婆的老太太,儿子因为偷了地主家一捆柴被牵连入狱,按新规被放回家,她逢人就说:"刘皇帝的诏书,比当年王莽的苛法暖人心多了。以前衙门随便抓人,现在好了,咱老百姓终于能喘口气了。"
更绝的是 "女徒雇山" 政策,女囚犯可以花钱回家,每天只要三百钱。长安的绣娘小莲,因为给起义军绣过旗帜被判刑,现在能花钱赎罪,她算了笔账:"在监狱里做绣活,一天才赚二百钱,现在回家接活,一天能赚五百,还能照顾孩子。" 这政策一出台,民间反响热烈,不少家庭凑钱赎回女眷,社会生产力一下子提高了。刘秀听说后,笑着对皇后阴丽华说:"女人在家,家里才像个家,这政策算是给天下男人松了个大绑。"
建武四年回舂陵,刘秀特意避开仪仗,带着几个亲随穿得像普通百姓,住在老房子里。当年的小伙伴刘大叔听说后,拎着一筐鸡蛋就来了:"文叔啊,没想到你真成了皇帝,当年你在我家借过耕牛,还记得不?" 刘秀拉着刘大叔的手不放:"咋不记得?那年我种的粟米没收成,要不是您借我耕牛,我连种子都赔进去了。" 乡亲们听说皇帝回来了,纷纷抱着自家的土特产来探望,刘秀让人摆开流水席,跟大家边吃边聊:"当年我在这儿种地,叔父总说我没出息,现在回来,总算没给老刘家丢脸。大家有啥难处,尽管说,咱能解决的一定解决。" 有个胆大的后生说:"陛下,咱村的水渠年久失修,浇水得跑十里地。" 刘秀当场拍板:"明天就派工匠来,咱按当年修昆阳渠的法子,挖一条直通田间的水渠。" 乡亲们感动得直抹泪,没想到当年的种地少年,当了皇帝还惦记着老家的水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