竟宁元年春正月的长安城,爆竹声还在朱雀街回荡,未央宫却笼罩着反常的寂静。刘奭靠在御榻上,望着案头陈汤送来的郅支单于首级画像,耳畔响起当年父亲宣帝的训斥:"纯任德教,何以安国?" 此刻他终于明白,自己十六年的佛系治国,不过是在宣帝留下的铁血框架里玩了场儒家 cosplay,而现实的耳光,早已把理想主义打得粉碎。
黄龙元年冬,刘奭在宣帝灵前接过玉玺时,掌心的汗渍浸透了绶带。父亲临终前的 "霸王道杂之" 遗诏,在烛光下泛着冷光,像极了互联网大厂 CEO 留下的 "狼性文化手册"。但这位从小读《诗经》长大的太子,偏要搞一场 "去铁血化" 改革,就像新上任的产品经理非要推翻旧有的 KPI 体系,从头设计一套 "用户体验至上" 的管理制度。
他做的第一件事,是把尚书台的 "刑名奏报" 堆进库房,换成了《周礼》《论语》的手抄本。丞相韦玄成捧着新颁布的 "举质朴敦厚士" 诏令,苦笑道:"陛下这是要把朝堂变成太学啊。" 更绝的是 "罢郡国宗庙",理由是 "诸侯立庙不合古礼",结果刘邦的老家沛县百姓集体上书:"我们给高祖爷烧香拜祭,碍着天子什么了?" 这就好比上市公司突然要求分公司摘除创始人画像,理由是 "总部 VI 升级",分公司员工当场炸锅。
初元元年的自然灾害,堪称 "灭霸级副本":
气候灾难:二月的长安城,本该是草长莺飞,却突降暴雪,陨霜杀死了九成麦苗。太仆汇报说皇家苑囿的马都快没草吃了,刘奭却下诏 "省苑马,以振贫民",相当于公司 CEO 为了做公益,把核心部门的资源全砍了;
边疆危机:卫司马谷吉带着和亲使团出使匈奴,竟被郅支单于砍了脑袋,消息传来,刘奭吓得差点摔了茶杯。西羌趁机反叛,右将军冯奉世请求发兵十万,他却犹豫三天:"动武不符合儒家仁政啊",最后还是石显拍板:"陛下,再不发兵,陇西都要丢了!";
团队内斗:中书令石显每天只让他看 "筛选版奏折",有次他想了解关东流民情况,石显竟说:"这点小事,何须惊动陛下?" 就像秘书把董事长的邮箱设置了自动过滤,只让他看 "岁月静好" 的汇报。
面对危机,刘奭祭出 "佛系三连招":
大赦天下:即位当年就大赦,结果长安监狱的小偷们敲锣打鼓出狱,互相调侃:"跟着元帝混,蹲监狱比上班还轻松";
遣使巡行:派十二路使者 "存问百姓",却被石显的人暗中叮嘱:"多报祥瑞,少提疾苦",使者们回来竟说 "天下太平,百姓感恩",气得刘奭摔了奏报;
赐帛赐爵:给三老、孝者赐帛,鳏寡孤独发救助金,却被外戚层层克扣,最后到百姓手里的只有半匹布,长安百姓编顺口溜:"元帝的恩赐像漏勺,上面满满下面了了。"
刘奭对《周礼》的迷恋,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他在朝堂上搞起 "制度复古秀":
井田制复活:把上林苑的皇家猎场分给贫民,说 "这就是古之井田",结果贵族们没了打猎的地方,天天在后宫向皇太后哭诉,贫民们则对着杂草丛生的荒地发愁:"陛下,您给的不是田,是草原啊!";
盐铁官罢废:废除盐铁专营,理由是 "与民争利非君子所为",大司农耿寿昌急得直撞柱子:"没了盐铁税,边防军的铠甲钱从哪儿来?" 最后逼得刘奭不得不悄悄恢复部分盐官,就像企业放弃核心业务后撑不下去,又偷偷重启;
官名 Cosplay:改丞相为大司徒,御史大夫为大司空,太守为大守,要求公文必须用《周礼》中的古称。长安城的小吏们拿着新官印抓瞎:"以前报 ' 捕盗数 '@丞相,现在该 @大司徒还是大司空?要不建个工作群吧?"
最搞笑的是 "宗庙改革",他下令拆除郡国所有宗庙,说 "天子七庙,诸侯不得越制"。刘邦的家乡沛县百姓怒了:"我们世世代代拜高祖,凭啥不让拜?" 最后还是皇太后出面打圆场,才留了几座宗庙,刘奭的复古改革,活脱脱一场 "不顾现实的企业文化重塑运动"。
在司法领域,刘奭堪称 "宽容大使"。他在位十六年,大赦天下十四次,连谋反罪都能赦。永光三年,山阳郡有个强盗头子被抓,竟然说:"反正元帝会大赦,我等几天再出去。" 最夸张的是废除肉刑,小偷小摸不再刺字,改为罚帛,结果长安市集的扒手激增,百姓们无奈地说:"以前小偷怕留疤,现在怕没钱,看来得给他们发工资了。"
对匈奴的外交政策,更是佛系到极致。呼韩邪单于来朝,他坚持按《周礼》降低接待规格,单于使者当场甩脸:"我们在宣帝时,黄金酒器随便用,现在连青铜酒器都限量?" 石显怕闹僵,偷偷按旧例安排,刘奭知道后竟说:"石公公处理得对,咱不能失了大国风度。" 陈汤矫诏攻杀郅支单于,立下不世之功,他却纠结半年:"陈汤没请示就出兵,不符合礼法啊",最后还是满朝文武跪求,才封了个关内侯,气得陈汤在军营里骂:"早知道这么墨迹,该把单于首级扔到他的经书上!"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刘奭的 "仁政",成了外戚膨胀的沃土。皇太后兄王舜封安平侯,许皇后堂弟许嘉封平恩侯,王氏、许氏子弟像癌细胞般渗透官场。最过分的是许嘉的儿子许章,在长安大街上纵马射杀百姓,司隶校尉弹劾,刘奭却下诏:"许氏为国柱石,姑且宽恕,下不为例。" 相当于大股东的儿子在公司楼下打人,CEO 却说 "年轻人难免冲动",从此满朝文武明白:在元帝治下,法律是给百姓看的,外戚有 "免死金牌"。
外戚专权最魔幻的场景,出现在永光四年的朝堂。丞相韦玄成汇报灾情,话没说完,外戚史高就打断:"丞相别扯这些没用的,陛下该给我们史氏子弟升职了。" 刘奭竟点点头:"史将军说得对,举贤任能,先从外戚开始。" 从此,朝堂成了外戚的一言堂,寒门士子只能在太学里骂娘。
石显的专权之路,堪称 "秘书上位记"。他把控尚书台,所有奏折必先经他 "润色",连元帝想召见某个大臣,都得看他脸色。萧望之被逼自杀事件,彻底暴露了他的权倾朝野。萧望之是刘奭的老师,因弹劾石显,竟被诬陷 "大逆不道",刘奭想救,石显却说:"陛下若赦免老师,就是纵容大臣谋反。" 最后萧望之饮鸩自杀,刘奭躲在后宫哭了三天,却不敢动石显一根汗毛,从此 "石公公" 成了朝堂实际的 CEO。
石显的信息垄断到了变态的程度。永光五年,刘奭想知道西域屯田情况,石显竟说:"西域太远,陛下看了奏折也操心,不如交给老臣处理。" 直到陈汤的捷报传来,他才知道西域都护府差点被匈奴端了,气得拍案,却只能对石显说:"公公以后多费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