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上,文革跟我说,他陪阿果回寨子见了阿果的父母,她父母已经同意了这门婚事。
明天天不亮就要去寨子里接亲。
我和闷墩作为伴郎都要去,王琳说她也想去,她要给阿果当伴娘。
到了乐亭镇,已经晚上九点多了。我们在文革家里睡了几个小时。凌晨三点,文革领着我和闷墩以及十一个青壮男子组成的伴郎迎亲队伍,当然,迎亲队伍里还有王琳,共十五人,乘坐三辆马车,启程去了阿果家的寨子。
几十公里的山路,一路颠簸,到了阿果家寨子时,已经是上午九点了。
进入寨子大门口,文革让王琳站在他们身后,尽量离远一些,前面会有人向他们泼水,等他们全都过去了,她再进去。
王琳很好奇这里的结婚习俗,慢慢跟在后面,看着他们列队走进寨子里。当走到一个窄胡同的小路时,一些穿着彝族服饰的女孩,每人手里都端着装满水的盆。
走在迎亲队伍前的新郎文革,看到这些女孩时,大喊一声:“快点跑!”
文革喊完这句话,撒腿就往前跑,迎亲的十三个伴郎都跟着快速往前跑,端着水盆的女孩一个个嘻嘻哈哈地把盆里的水泼向迎亲队伍。
一盆盆水泼在了慌乱奔跑的迎亲小伙子们身上,冬天的大山里气温很低,这些小伙子们身上都湿透了。我和闷墩也一样。
跟在后面的王琳看着狼狈的迎亲队伍,笑得都快直不起腰了。
我看着那些女孩手里的盆没有水了,就赶紧跑到王琳身边。
王琳看着我像个落汤鸡,浑身都湿透了,心疼地问我是不是冷,我摇摇头,“不冷,阿嚏!”
“都打喷嚏了还不冷,快点进去找个暖和的地方待一会儿,这都是什么习俗啊,大冷天的往人身上泼凉水。”王琳过来抱着我,想用她身体的温度给我取暖。
我赶紧推开她,“别把你衣服也弄湿了,真没事,跟我进去见阿果去。”
我领着王琳走到一个木楼前,看到迎亲的小伙子都坐在木楼石头台上吃肉呢,面前还放着几盆肉。
我告诉王琳:“琳琳,这是坨坨肉,咱俩过去先吃点,大清早的赶过来还没吃东西呢。”
吃了几块热乎乎的坨坨肉,胃里有了食物,感觉也不那么冷了。王琳着急去看阿果,吃了两块肉就上楼去了。
彝族结婚习俗很多,迎亲的习俗也很多,还有摔跤比赛。迎亲中的几个小伙子上去几个都输了,最后没办法我只好出战,才算赢回来一局。
最后就是背新娘了,十几个小伙子轮流把阿果背到了马车上,告别了阿果家人和寨子里送亲的族人,我们总算能往回走了。
回到乐亭镇,天已经快黑了,迎亲队伍还没到文革家,鞭炮“噼里啪啦”地响了起来……
文革家的婚礼没有那么多讲究,当所有仪式过后,宴席就开始了。婚宴是设在外面的流水席,感觉大半个镇上的人都来吃席了,热热闹闹的,一直吃到半夜才结束。
我和王琳一身疲惫地回到文革准备的招待所房间,相拥着睡着了。
喜欢东北往事盲流请大家收藏:东北往事盲流本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