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有人想到了公子允的许多传闻。
公子允现在应该在为十万两银子焦头烂额才是,为何会突然造访小说坊?
暂且先看公子允要做什么。
皇甫长允说道:“本公子看过很多小说家的书籍,但也有很多不明白的地方,今日特意前来与小说家的诸位交流探讨。”
有是见公子允喜欢小说家学派当然愿意和公子允交流了:“公子有什么不明之处?”
皇甫长允说道:“本公子在宫中看到过很多小说家的着作,而出宫之后反而看不到贵派的着作这又是为何?”
有人站出来说道:“公子的疑问,在下来解答。”
“我小说家是为官家所用采集民间风俗流传之事,供于官家体察民情,我小说家所作当然是归于官家,民间自然是很难看到小说家的着作。”
皇甫长允说道:“本公子了然。”
其实这些都是万年前小说家创立的初衷,现在这个功能已经很小了,官家和民间的交流非常紧密,这小说家的功能当然就可有可无了。
如此小说家逐渐的沦为了官家体察民情的象征性作用,这才把官家性质得以保留。当然小说家学派越来越势弱,学派内的弟子当然就越来越难混了。
小说家出生于民而没有扎身于民其结局可想而知。
但是小说家也发展出了新的方向,获得了一定程度的新生。
这个世界的传奇小说和话本小说已经相当成熟,这些小说便是小说家学派发展起来的。
皇甫长允说道:“本公子在宫中看过许多传奇小说,这些小说虽然多但是完全不够看。”
在场小说家之人一听明白了,原来公子允是一个书迷,难怪会对小说家如此亲近。
皇甫长允问道:“为何这些小说都是年代较远并且数量不多?”
又有人站了出来说道:“在下来回答公子允的问题。”
“公子所说小说的数量不多,应该是指精品小说不多,在坊间有很多小说都在流传,只是很少能成为广为流传的精品小说罢了。”
“至于公子所看到的小说应该是年代较远沉淀下来的,当然数量也就更少。”
这人的回答很到位,讲清楚了现在流传广的小说都是年代较远数量很少的。
“原来如此。”皇甫长允对这个解释比较满意。
皇甫长允继续问道:“这些小说作品绝大多数都是小说家之人创作,你们为何不大量写作小说?”
原来公子允是来催促他们写小说的,他还真是一个心急的书迷。
有人站出来说道:“公子有所不知,我们小说家之人都会大量创作小说作品,但能流传开来成为精品的太少了。”
“虽说我们小说家弟子的作品有许多书商愿意印刷出售,但是印刷数量还是太小了,如果没有得到较大的反响书商就不会在印刷。”
“如此一来其中不乏有许多都是小说精品但无奈也只能被埋没。”
“所以我们不是不大量的创作小说,而是市面上根本流传不开来我等的作品。”
“我等小说家子弟着写一本小说耗费无数心血,最后被搁置一旁得不到相应的回报,这也是无奈之事。”
皇甫长允听了暗想这就是没有发展出小说产业的悲剧。
看来不管是那一个世界码字狗都很辛苦的,千辛万苦写出来的东西得不到世人的认可,结局都是很悲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