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哥,我给你整理了一下一些同学和老学长的经验,你随便看看吧,不过关于薛珐院士的人品问题……好坏参半吧,但是都不是第一手消息,都给你看看吧。”
“对了,你之前跟我说过你们团队有个叫袁华的,他以前就在薛珐的团队做过,你可以问他看看。”
苏航看着张凯学长发来的消息,眉头一皱。“袁华?”
“谢谢学长,我去问问。”
点开文档,里面包括了做院士研究生的感受和对一些老师的评价。
这也就在可以信任的同学之间会这样说,可不能被老师发现了。
经验部分写了很多,苏航翻来覆去,才从字里行间看出四个字,导师很忙。
细细看来,既能看出院士导师的负责,还能看出他们的奇思妙想。
这些都在意料之中,苏航不再理会。
对于薛珐院士的评价是好坏参半,这倒是让苏航有些意外。
院士起码明面上应该都是好评吧。
张凯学长带来的不知道多少手的消息大概可以芬威两类。
第一类是,薛珐老师很负责,很认真,会经常指导自己研究工作,论文也经常指导刊发。
另一面则是一位张凯的同学的同学的朋友打听来的消息,反正是不愿意透露姓名,留下的消息也是模棱两可。
“不能不面对现实,许多事都应重做评价,原以为正确无误的,未必是有效的。教条也可能有错,法典并不包括一切,社会不是尽善尽美的,永恒不变的也可能发生破裂,世人都是凡人,尘世俗规也会有错,权威也可能错判。在无边无际的碧色玻璃般的苍穹之上,原来也有一条裂痕!”(青岩注:改自《悲惨世界》第五部第四卷)
在苏航看来,很隐晦,也很直白。
不过正是这种带有一丝丝象征意义的隐晦直白,让张凯学长认为,应该可信。
据张凯的同学的同学的朋友所言,这是那位老学长在退学后发的朋友圈,应该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是具体原因却是不太方便透露了。
单从这段话来看,能分析出的东西属实太多,甚至从不同角度分析,都会有不同的结论。
苏航不敢轻易对此下判断,不过袁华居然也是院士的高徒,这倒是有些出乎他的意料。
这一点,他可没想到,因为袁华的简历上并没有注明这一点。
一般而言,跟着院士做项目,那肯定是会在简历里面偶有体现的。
比方说,硕士研究生期间师从某某院士进行某某某研究,假如不是责任导师,只是同团队,那也可以说,硕士研究生期间,在某某院士带领下进行某某某研究。
这是一件值得拿出来当作自身资本、资历的事情,没必要藏着掖着,即使别人没听说过这位院士,但是带着这个头衔就够了。
但是袁华没有这样做。
苏航很是疑惑。
印象里的那个袁华,时不时抽风鼓掌,还会动不动拍马屁,看不出来,居然学历背景这么强。
平时完全没有体现啊。
莫不是想玩个扮猪吃虎?
苏航的脑洞大开。
【
一日,许晴抓到了正在摸鱼的袁华。
“大胆袁华,光天化日、朗朗乾坤,你居然在摸鱼,你可知道在这里工作是怎么样的荣幸?”
袁华一笑,“哼,区区小事,我早已经做完了。”
李棠拍案而起,“哈,你怎么可能做完了?我们的推眼镜小王子程岩都还在做,他可是高水平、深资历、高素质人才,你一个无名小辈,怎么可能比他还快?”
程岩配合的推一推眼睛。
袁华不屑地说道,“可我就是做完了啊?”
李棠:“你意思是,程岩还不如你?”
许晴:“反了反了!”
然后自己拿着刚刚到手的资料,遇上摔门欲出的袁华,惊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