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很快他们就意识到,事情还没有结束。
所有注册过MATLAB软件的邮箱都收到了一份邮件。
里面包含了一份根据用户的使用历史推荐的工具箱,虽然这些工具箱多半都是他们曾经使用过的,但是也不排除有一些是小众但好用、没有被发掘出来的。
还有就是最新的MATLAB注册码,这也是苏航从迈斯沃克公司服务器中得来的。
这么大的工作量,苏航自然是悄悄借助了研究所的服务器,以及小C的帮助才能做得如此快捷,且隐秘。
就连苏航自己原本注册用的邮箱都收到了一份邮件。
这份个人推荐可谓是暗示性十足——用户的所有信息都在我们的监视之下,不管你是普通的公司项目,还是行业机密,亦或是国家机密,都被我们记录下来了。
即使不是迈斯沃克公司主动泄露的,但是有这个趋势,就足以种下嫌隙的种子。
更何况,迈斯沃克公司连自己的服务器安全都保护不了,那么自己的机密说不定哪天就被敌人窃取了。
互联网络覆盖之下,谁还敢说自己的信息安全无虞。
苏航料理完迈斯沃克公司这道主菜,又回想起之前的一个小配菜。
他可没有忘记之前自己和身边人的资料居然都被人拿到了,虽然多数是手机号以及姓名这类表信息,但是也已然引起了苏航的重视。
还有后面一些自媒体上,居然有自己没有去上课的信息。
这都证明,网络上的信息买卖远比自己想象的要深。
而这一切的突破口,就在那个大V“煤矿工”身上。
批判自己的第一枪就是他打的。
而且就在此前,幸勇还和自己说了有人来问他关于自己的信息。
梳理完整个过程,“煤矿工”都是一个关键性的口子。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苏航当即趁热打铁,利用小C再次挖取煤矿工的IP以及常住地址。
微博对于个人信息的保护出乎意料的薄弱。
不对,应该说是国内对于个人的信息保护都非常薄弱。
甚至简单地借助搜索引擎、社交软件明面上的资料信息都足以拼凑出一个人的身份信息。
这也是因为个人对于自己信息的保护意识不足。
苏航看着电脑屏幕上的整理档案,有些不敢置信。
一个人的身份信息就这样被自己挖出来了。
难怪会有人肉搜索和网络暴力的肆虐。
徐大为,X城人,就读于XX学院,毕业于20XX年,自由职业者,疑似租住于汉城XX地,据有多个社交帐号,其中明面上的为“煤矿工”,以批判(pen)热点人物为主,但是并非是最早的社交帐号……
这还没有入侵什么特殊的机关呢,就已经很全面了。
但是还是没有挖出他的购买信息来源。
苏航想了想,找幸勇要来了那个询问他的电话号码。
借助了一些不太白色的软件,调出来了这个号码注册人名下所有号码的通讯记录。
果然,在询问幸勇那几天的通讯对象号码和苏航的人际圈号码有着高度相似性。
可以猜测,这都是从某处非法得来的。
是借助电话“获得”吗?
苏航想了想,调出了更早的通讯记录。
试图寻找到一个“上线”。
喜欢学习使我富裕请大家收藏:学习使我富裕本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