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周静莹之所思并非阿坊上手便用此功之缘由,即便不用此功夫,阿坊也有胜算,只是招式劲力,并无需验证之处,拙火定之功夫融入学法劲力,却尚未纯熟,与元士逍这样的大高手比试,正是磨砺功力的绝佳时机。
元士逍见状大惊,显然是认出了这门功夫,见阿坊以大成拳的摩擦步似缓实疾地攻来,元士逍凝神静气,稍一退却,筹思对策。
好友“德如来”曾说过这门功夫只要练出些境界,则能大福提升体能和攻击的“意志”,不易应对。
唯一可以说得上是破绽的话,就是在此功尚未“大成”之前,需要屏息,也就是存在时间限制,而且劲力转换之间往往滞涩,如果能够于攻守之问“骚扰”气机的循环,令其心意不顺,则可破其功法。
一旦功法被破,瞬时就会陷入虚弱无力之中。
“德如来”修此功巳逾二十年,亦未能到大成境界,元士逍看阿坊年纪不大,修为年限自然不会太久,不可能达到大成境界,因此便以其“半成”来应对,欲以巧手断其势,以肘法趁其“虚弱”一举取胜,于是元士逍出手便是“八极甩掸”。
元士逍这般境界的高手较艺,已脱离了招式的限制,或者说招式已经无用反为桎梏,因此“八极甩掸”不是招式,而是劲力。
上虞各宗门的拳法,不少都有“甩、掸”的劲力,但是元士逍以八极拳功的修为,融各家之所长,自创此劲力,可采、可掸、可甩、可捋、可捌,其妙在“可虚可实,断招截力”。
八极甩掸并不拘于招式,元士逍见阿坊双手一上一下以掌式推来,元士逍也以同样的招式推出。
若是以往对阵,只消四臂相交,元士逍立时便可品出对手劲力,随即以相应劲力化解乃至破招。
这便是武学之中“以静制动,后发先至”的真谛,实在巳达到了“一拳不是一拳,一脚不是一脚”之境界中的巅峰。
然而与阿坊双臂一接,元士逍忽然遇到了从未遇到过的情况,只觉对方力道极大,似乎已经没有了各种“巧劲”,也没有了各种“招式”,仿佛就如同一个力大的莽夫,但又觉自己无从破起。
欲截其肘,力至而对手之位已移开,欲躲其攻,而对手如影随行,欲挡其招,可只觉对手当者披靡,原因很是简单——阿坊速度极快。
数招过后,元士逍已是躲闪居多了,挡无可挡,破无法破,不躲何待?
如此一来,“骚扰”其攻势的方法已不能奏效。那抱延时间呢?
高手较艺中,“拖”也是一个取胜之技巧,常用于耗尽敌之力气,而后反击取胜。
很快元士逍发现也不行,阿坊呼吸虽然沉重,但却悠长不断,且阿坊步法愈来愈快,攻击似乎也是“愈来愈纯熟”,自己的躲避越来越吃力,阿坊有没有“时间到”的问题还不知道,但自己能躲避的时间可是快要到极限了。
这时元士逍终于发现了阿坊的目的——原来是要拿自己练手,从而贯通拙火定的功力入于学法和劲力,也就在这一刻,元士逍终于明白了阿坊的武学境界——已到达武艺的终点。
武艺的终点是什么?
仿佛起点。
喜欢阿坊和他的朋友们请大家收藏:阿坊和他的朋友们本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