陷阱不是随便下,而是要布置在野兽的必经之路上,主要分为三种:喝水处、觅食处和兽径。
喝水觅食自不必说,原始森林到处都是毒虫和藤蔓,人类避之不及,野兽同样如此。野兽在丛林中也有自己的安全通道,它们经常穿梭压垮附近的植被形成兽径。实际上部落族人在丛林中行动也是沿着兽径行动,少华部落穿越丛林前往盐山的安全通道就是依托原本的兽径。这个年代丛林深处基本等于异世界,族人绝对不会主动探索。
汪磊书记组沿着兽径开始铺设陷阱,数量最多的是绳套陷阱。原理是将麻绳系成活结套环固定在兽径中,一头绑死在旁边的树干上。
套环直径一拳,离地大概四指高。太高绊不到蹄子,太大活结来不及收缩动物已经离开。
这个东西就是吊脚套,又叫狩猎结,属于编织技术中的打结技巧。和双套结(工程承重)、渔夫结(捕鱼结网)、抓结(攀登)、营结(滑轮组伸缩用)、拖柴结(拖曳大件用)、绞刑结(挂路灯用)等十五中常用结一起打包价3个资源点,最后还附赠一个装饰用的中国结。
如果猎物不慎将蹄子踏进绳套,活结就会在拉扯力的作用下收紧,猎物被缠住腿无法离开,只能在原地可怜的咩咩叫。
这就是基本的绳套陷阱了,主要用于捕捉兔子、獾、黄麂之类的小型猎物。
但如果仅仅是这样,很难抓到猎物。因为这和守株待兔差不多,丛林这么大,绳套这么小,猎物恰好踩进去的概率比双色球还低,所以还要有进一步的布置。
根据猎物的体型和习性,在绳套前后设置合适的障碍。
比如堆上几块石头,黄麂在兽径中遇到石头障碍,就会轻灵跳过去,落点正好是绳套的位置
比如野兔在开阔处喜欢跳跃前进,那么绳套对它的作用有限。不过在狭窄处,特别是藤蔓压低的地方,野兔倾向于步行前进。那么在藤蔓低垂处的下方铺设绳套就能抓住。
针对不同动物的活动习性,选择对应的陷阱位置,这才是猎人的真本事,而不是打个结。
因为布置相当简单,一条麻绳就能搞定,于是在汪磊示范后,十几名族人在兽径上大量布置这种绳套。
又因为没有什么危险性,所以这种陷阱的位置并不需要专门做出示警,族人即使不慎踩上也不会有什么问题。
绳套陷阱属于广撒网,依靠数量取胜,但也存在两个问题。
一方面,无法捕捉大型猎物。哪怕食草动物,牙口也是相当厉害的,它们花一点时间,就能咬断所有天然纤维的绳索。除非直接上尼龙绳,但小小的尼龙绳的背后是整个石化工业。
另一方面,小型猎物被套住之后会发出凄厉惨叫,于是招来更大型的食肉动物,于是猎物被吃掉,只剩一截绳套。
所以捕捉大型猎物,比如梅花鹿,还要将绳套陷阱进一步升级为弹性绳套。
喜欢多个妹妹重生不亏请大家收藏:多个妹妹重生不亏本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