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潘安邦终于带人到了市里,杨庆煌和平安在市里参加了举行的招待宴会,亓明远和王经伦对潘安邦前来访问和投资表示热烈欢迎。潘安邦则发表了简短的答谢词。
杨庆煌只参加了潘安邦到留县的欢迎宴会与欢送仪式,其余中间具体事宜全都由平安一手安排,尽管杨庆煌说他有别的重要工作脱不开身,外界仍旧大多数人认为杨庆煌就是在表现对卖县啤酒厂的消极态度。
按照事先的计划,平安先带着潘安邦考察了产业聚集区的啤酒厂。
啤酒厂里彩旗招展,打扫的焕然一新,本来已经停产的车间重新开始发动了机器,似乎是热火朝天的景象。
潘安邦一路只是在听,在看,他很少发表意见,这让平安的内心越发有了一些担忧。
考察完毕,潘安邦对平安说他要安排手下人员对啤酒厂的相关资料和设备进行重新检测和评估,平安则一脸诚挚的说:“啤酒厂已经经过省市权威部门进行评估过了,咱们这个厂啊,目前资产总值是一个亿。”
平安说的是实话,又是虚话,“省市权威部门进行评估过”是真的,可是里面到底有多少水分,那只有县里自己的人知道。
如果潘安邦真的能直接拿出一个亿过来,那么平安就可以用这些钱还清啤酒厂所有的欠账了。
可是潘安邦会给一个亿吗?
这种感觉真的就像家里有一个好吃懒做还脚大脸丑的女儿总是嫁不出去,为了能快些将女儿许配给一个好人家,做父母的要打起一万分的精神哄骗女婿一样。
可平安还是捕捉到了潘安邦眼中的疑虑,于是在其他人说完后,他补充道:“这些指标当然是指最好的年份,现在的利税不是很乐观,也就一千来万,因此,才考虑协议转让产权。”
潘安邦表示原则上愿意接收留县啤酒厂,具体事宜,稍后进行磋商后再谈。
平安没有直接参与和安邦集团的磋商,他陪着潘安邦在县里四下的走动,算是潘安邦故土重游。
本来平安是想将潘炳忠也叫上的,这样三个人能沟通的话题及多些,可是潘炳忠自身也很忙,抽不开身。
晚上在宴请安邦集团的人员之后,平安到潘安邦休息的房间说:“潘总,当时建厂投资额度你也见了,我现在就是忍痛插草标卖孩子,价格低了我没法交待。贵集团说运输成本高是客观因素,我不回避,但是贵方应该充分考虑到咱们县的劳动力成本很低。”
“家乡需要向潘总这样的有识之士回来携手发展,这一点我一直是观点明确的。”
潘安邦点头说:“平县长的心情我理解,还是让他们谈吧,我们只把握宏观的,微观的由他们具体开展。”
潘安邦果然难说话,但是他能回来已经是难能可贵了。
事情果然总不会一蹴而就的就心想事成。
一会回宾馆休息,石一舟又跑了过来,目的还是那个丽景花园,平安干脆的说:“你不如去找领导,很多人都给我说了情况,可你说的地价百分之四十各项税费减免百分之三十我给你办不下来,各方面肘折太多,我不能不考虑今后造成的影响。蔡少霞来找我几次了我也是这样说的,你们两个再合计合计去找找其他人试试。”
石一舟没有说话,起身说了一声:“请平县长多费心吧!”
苗蒲禄这时打过来电话,说有事要见一下。
这会已经将近午夜,平安揉了揉额头说那你来吧。
“有人在调查我,”苗蒲禄进来后自己倒了一杯水喝着说:“不过我没什么好调查的,我是私营企业,经济上账面没问题,其他的请吃请喝什么,那是普遍现象,再有的,我没有和那个女人被人捂在被窝里,谁查都没用。”
平安没吭声,知道苗蒲禄来不是说这些,果然,苗蒲禄低声说:“有人在查柳月。她给我打电话了。”
平安心里一紧,还是没吭声,苗蒲禄说:“她以她们县总分第三的成绩考上了大学,前一段还上了新闻,记者采访她将她当成辍学青年励志打工求学的典范宣传。”
“她将电话打到了厂里,用公用电话打的,没有用真名,转接给我之后,她才表明身份。我另外换了部电话打了过去。”
“她说她的事情没有给任和人说,她家人什么情况都不知道,只知道在她外打工还刻苦自学,最后考上了大学。那些人在她的家乡询问她的父母姊妹以及村民邻居很多问题。”
“还有,这些人还到学校去询问了校方领导教师,以记者的身份去采访了柳月,试图想挖出一点什么。但是柳月的嘴很严,她也很聪明。她这会在学校还打了两份工,一个给是初中学生做家教,一个在学校的超市当收银员。所以,无论从哪方面看,都没问题。”
“柳月说:人和人之间,是有着最基本的信任的。”
自始至终,平安都没有说一句话。果然自己是没有看错柳月。
“人和人之前是有着最基本的信任的。”
柳月是在说她,还是在说自己呢?
平安心里有些感触。
喜欢夺标请大家收藏:夺标本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