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盟单上有一人,乃是他知根知底的挚友。据他所知,此人断然不会谋叛!”王康道。
“何人?”
“渔阳太守公孙弘!”
“迂腐之极!”卫羽厉声道,“此盟单就是在公孙弘的渔阳所拟定,乃是卫某亲身经历,焉能有假?除此之外,他还有什么理由?”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确实有,就是此盟单来自信阳侯府。而盟单上的沂王曾经在十五酒家,说来也巧竟就是此间,当时你我俱都在场,曾亲眼目睹他冒犯过小侯爷阴枫,以至引发后来的蠡懿公主案,故此遭到阴侯嫉恨。所以,虞司徒怀疑此盟单不实,乃是由,”说着,他顿了一下,瞧了瞧左右,然后正要接着说下去,却被卫羽打断:
“乃是怀疑由阴侯爷私下矫制,对吗?”卫羽冷笑道,“简直是糊涂至极!身为司徒,即便有所质疑,也应传唤人证,当面问个清楚明白,再行处理,才是正道。依我看,心地真正狭隘龌蹉之人,不是别人,恰恰就是他虞延自己!”
“卫兄,可能确定此盟单属实?”
“确定无疑!”卫羽道,“我这就赶往信阳侯府,面见阴侯,请他立即进宫,将此十万火急之事,奏明陛下。否则,如果再有片刻耽搁的话,一切便难以挽回了!如王兄信得过我,可一同前去;如果见疑,卫羽也绝不勉强。”
“卫兄且莫着急,你且坐下。此事既然为真,咱们就须仔细权衡,商量出一个妥当的万全之策!”王康道,“依我看来,此事请阴侯出面,恐怕未见得就是上策。”
“王兄何处此言?”
“卫兄一直都没有问过我何以能找到此间客栈?事实上,我正是从信阳侯府而来!”王康道,“虞司徒给我说过对盟单的质疑后,起初我也觉得颇有道理,但反复思虑后,还是认为当须慎重,宁可信其有,不可轻易断其无。于是,二次找他商讨,他才告诉我乃是阴侯差遣府中总管秦安将此盟单送来。你我都熟知秦安此人,奉忠尽节,仁厚端正,断然不会造假。故此,我就赶往信阳侯府,但阴侯爷还是一如既往闭门谢客,显然仍然无心世事!我便又向秦安打听此盟单出处,方才等知卫兄竟然已到了京师。”
“原来如此,可是如果信阳侯不愿意过问此事,那就只有请王兄你去亲自奏明圣上了。毕竟,当初你曾在太子府中效过力,深得陛下信任与器重。”卫羽道。
“卫兄莫急,我正想与你商讨此事。”王康道,“我虽身为廷尉,但毕竟不在三公之列,而且又是刚上任,人微言轻,恐说话份量不足。故此,我想协同司隶校尉邢馥与大鸿胪井然一同上书,奏明此事。”
“为何是他二人?”
“此二人与我原先俱都在太子府中效力,当年经常与陛下议事,配合默契。而且,邢馥此人,那年在十五酒家门前,你也见过,曾是虞司徒下属,现任司隶校尉,由他上书,最是恰当不过。而那井然,则是郑异挚友,最为正直坦荡。只要你确定此盟单为真,我出面说服他二人便毫无问题,然后我三人一同上书,陛下必然会高度关注。”
卫羽大喜,道:“王兄此策甚妙!”
王康忽又叹了口气,道:“王某才疏学浅,担任沂国国相如此之久,竟未能觉察沂王的丝毫不臣之举,实在是愧对陛下啊!不知此举,能否亡羊补牢,将功补过?”
次日,王康二次赶到十五客栈,亲自接上卫羽,一同赶往司隶校尉府中,进入大堂时,邢馥与井然已然在座等候。
第三日,王康三次来到十五客栈,接上卫羽,直奔南宫,入得大内,径直进入云台殿,邢馥与井然也已在内等候。
明帝道:“卫羽,朕曾经见过你,现是在东市路口,身手不凡,印象深刻;后又携沂王上书进京,来讨要须昌、取虑二县,沉稳厚重,言简意赅。”
卫羽道:“当初在东市路口之时,臣还在信阳侯府效力,可惜当时不知陛下在场,未能早日目睹陛下风采。”
明帝道:“那时,朕、沂王、虞司徒、邢校尉都在为阙廷秉公执法,惩恶扬善,而你与王廷尉也都在为信阳侯府效力;可此刻,却在商讨沂王谋叛、虞司徒渎职之事。真是世事难料,造化弄人啊!”
邢馥道:“卫羽,你所举报之事,陛下与我等无不震惊错愕。今日,陛下亲自诏你觐见,就是想查清楚此案原委,既不愿冤枉任何一个无辜,也不可错过任何一个心怀叵测之徒!故此,陛下如有任何疑问,你务必如实回答,知之为知之,不知就是不知,且不可有任何模糊不清之处,以免引导陛下错判。”
“卫羽追随沂王多年,惊悉他藏有谋逆之心后,也曾当面力谏,但他已是执迷不悟,无奈之下,才冒死前来京师觐见,就是为阻止此逆天之举,以免来之不易的清平盛世,就此而终。此盟单之来龙去脉,卫羽知之不少,陛下有甚疑问,但问无妨。”卫羽道。
明帝缓缓道:“朕看到这份盟单,真是伤心欲绝!这上面,既有朕的手足兄弟,又有众多当年追随先帝创建中兴大业的股肱功臣之后,还有朕寄予厚望的封疆大吏,他们竟暗地勾连,歃血为盟,密谋叛逆!直至此时,朕都难以置信。卫羽,这份盟单从何而来,如何确定不会是小人阴谋伪造?”
卫羽道:“臣以性命担保,此份盟单为真!因为当初众人订立盟约之时,臣就在现场。”
邢馥道:“你竟就在现场?现场在何处?又为何早不举报?”
卫羽道:“他们会盟之地在渔阳!此刻,臣千方百计,取得盟单前来面圣,陛下与诸位尚且半信半疑,而此前盟单未在臣手中,无凭无据,即便前来京师,试问又有何人能够相信臣之所言?”
“渔阳,那岂不是太守公孙弘之辖地?”明帝惊道。
“是啊,他们会盟,何以偏偏选在渔阳?”邢馥道。
“当时沂王通知臣时,起初只是命令臣前往渔阳选购一批塞外雄骏,称苏仪先生与太守公孙弘相熟,可一同前去相助。臣随即问道‘既如此,为何不让苏先生独自前去?’沂王道‘还有许多其他属国也派员前去选购,大家顺便可以当面商讨如何共同劝说阙廷改变当下对匈奴国策,向陛下请缨出塞讨伐外虏!’由此,臣才前往渔阳。”卫羽道。
“苏仪,便是沂王所倚重的那位海内奇士?”明帝问道。
喜欢大汉国士请大家收藏:大汉国士本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