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学亚和几位同学在舞池边上站成一个小圈,叽叽喳喳说个不停。李本天看着想,他们似乎很长时间不见面,在这儿碰上那么热乎高兴,话语连连。特别是女孩子银铃般的笑声比鼓点还高。
过了会儿,李学亚领着四位同学过来,站在李本天面前说:“我这两男同学也想学跳舞,你能教教他们吗?”
这可是让他做难。李本天看着两个小伙子说:“我是男的,不会跳女步,教他们可就不行呀。”
李学亚说:“教他们学会踩鼓点就行,动作不用教。刚才我给他们说,让他们四人互相搭配,踩着鼓点跳,可这俩男同学不行,你在旁边指点指点。”
李本天知道,李学亚说的是事实,他望着两位露着渴望眼神的小伙子,突然产生灵感:“我这样教你们踩鼓点。你们两位男同学站到我的两边,两女同学站到他们两边,脸朝相反方向,一人拉他们一只手。我捏你俩的手一下,就是一个鼓点。你俩再捏她俩的手一下,把信号传送过去。估计效果会好。”
他拉住了两个男同学的手:“注意,咱们开步。嘭、嘭、嚓嚓,一个小节四点,第四点是个虚步,抬一下脚跟就行。开始走,注意咱们五人同时向前,女同学的步子是相反的右脚。”
在李本天的指导下,这四位同学很快就踩住鼓点。连续教了两支舞曲,李本天让两位男同学带女同学跳。真正跳舞呀,就出了怪事,王晋和刘婧两人站在男同学面前,那个别扭劲儿没法形容,呆着不动。而男同学也是痴呆,站在女同学面前,红着脸抬不起手来。
李本天看出明堂,都是大男大女,到了谈恋爱的年龄,怕传到同学们中间影响以后找对象,还是思想封建落后。他对李学亚说:“你来请请男同学跳。”
“行吧。”李学亚上前拉住一位男同学的手,大方的说:“脸红不红?”男同学腼腆的笑了下,没吭声。
“我还不害羞了,你害羞啥了。抬起手来?”李学亚笑眯嘻嘻地开玩笑。那位男同学不好意思的抬起了手。王晋和刘婧咯咯地直笑。笑罢,她俩嘀咕几句。终于刘婧和站到她面前的那位男同学携起了手。王晋过来邀请李本天跳……
这是个欢乐的夜晚,李本天在家乡的小城舞厅跳得尽兴。更让他兴奋的是舞厅关门前放了曲世界名曲《友谊地久天长》,这是支中三步。李本天想起,他在学中三步时,听得是这支舞曲。当时田亚丽告他,这支舞曲是苏格兰名歌。由于这支舞曲被美国电影《魂断蓝桥》用运,因此家喻户晓。这支舞曲还有个名字叫《一路平安》,苏格兰人习惯在和朋友告别的时候演唱这支歌,祝朋友路上平安。在电影《魂断蓝桥》中,英国军官罗易走向战场前,在防空洞认识了一位名叫玛丽的姑娘。空袭警报结束后,他们来到一家小酒店,彼此谈起了自己的身世和理想,双方产生爱恋之情,约定战争结束后他们来这里相会。夜深了,客人们要走了。酒店乐队的领班向客人们宣布演奏最后一支曲子,祝客人们回家时一路平安。领班看到罗易和玛丽手拉着手,就向他俩做出祝福的手势。音乐奏起,那优美婉转的旋律,情感丰富的歌词,把玛丽祝福罗易一路平安,凯旋归来的心情抒发出来。
音乐没有国界,没有地域。小城的乐队奏出这支舞曲,让他感受到小城的文化会迅速向前,因为他们在向大城市看齐,在召唤未来,向前跳跃,真让他兴奋。
记得那次,田亚丽给他介绍这支舞曲,是为了让他加深对舞曲的内涵和韵味的理解。内涵在什么地方?在取名上,《友谊地久天长》或者是《一路平安》,名字让人想像无穷。韵味在什么地方?婉转的旋律中蕴藏着丰富的情感。
不错,田亚丽说得对,经常跳舞的人在优美的舞曲中会有一种美的感觉,这种感觉用语言和文字很难形容的出来。这种感觉能使人欢乐愉快,激情迸出。他愉快的招呼四位同学:“跳起来,同学们,祝你们晚安。”
四位男女同学也打破了羞怯的禁锢,不在意了,他们握起手欢快的跳跃,直到舞曲结束。
出了舞厅,门前停着一排摩托车。两男同学骑在摩托车上,要回二十里外的镇子上。他们热情的向同学告别。
李学亚挥着手说:“慢点走哪,那么远的路,还没路灯。”
“没事的。我们黑夜常来城里玩。”一男同学说。
另一男同学说:“谢谢你的关心,请放心。”
李学亚说:“让我们为友谊干杯。会唱吗?”说罢,她愉快的唱起,“我们曾经整日游荡,在故乡的青山上,我们也曾经历经艰辛,为生活努力工作,不能忘记旧日朋友,举起杯痛饮,齐声颂扬友谊地久天长……”
“不会唱。我想唱。”一男同学愉快地说。他跟着唱,边发动摩托车,车呼地一往前走去,他快乐地朝天吼:“友谊地久天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