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宁静的桃源镇,有一位名叫芷兰的木雕女。她的木雕坊坐落在小镇的桃花林边,那是一座古旧的木屋,周围弥漫着淡淡的木香。
芷兰身形纤细,面容温婉,可一旦拿起刻刀,她的眼神就变得无比专注而犀利。她自幼跟随祖父学习木雕技艺,祖父的手艺精湛,在镇上颇受敬重,芷兰也立志要将这门手艺传承并发扬光大。
一天,镇上来了一位名叫萧逸的年轻画家。他听闻桃源镇的木雕颇为有名,便前来探寻。萧逸走进芷兰的木雕坊,看到架子上摆满了各种木雕作品,有栩栩如生的飞鸟,灵动的小鹿,还有精致的花卉。
“这些木雕倒是有趣,不过似乎少了些创新。”萧逸双手抱胸,微微挑眉。
芷兰正在专心雕刻一个人像,听到这话,抬起头来,眼中闪过一丝不悦:“公子看来很懂木雕?”
萧逸笑了笑:“略知一二,我是个画家,我觉得艺术都是相通的,木雕也不应局限于传统的样式。”
芷兰心中一动,她知道萧逸的话有几分道理,可又不愿轻易服软:“公子说的轻巧,创新谈何容易。”
不久后,镇里要举办一场工艺大赛,获胜者将得到一笔丰厚的奖金,并且能代表桃源镇去参加更大的工艺展。芷兰心想,这是一个让木雕坊名声大噪的好机会。
她开始精心构思参赛作品。芷兰决定雕刻一组桃源镇的四季风光,但她不想只是简单地呈现景色,她想要融入一些独特的元素。
她的助手阿木,一个憨厚老实的小伙子,挠挠头说:“芷兰姐,这四季风光不好雕啊,要把每个季节的特色都表现出来,太难了。”
芷兰看着手中的木块,坚定地说:“阿木,正因为难,才更有挑战性。”
芷兰先从春季开始雕刻,她想要表现桃花盛开的盛景。她用刻刀细致地刻出一朵朵桃花,花瓣的纹理,花蕊的细节,都力求完美。可是,当她雕刻到桃枝的时候,总觉得不够灵动。
她走出木雕坊,来到桃花林里,仔细观察桃枝的生长姿态。她发现桃枝在风中的弯曲和伸展有着一种自然的韵律。
回到木雕坊,芷兰重新调整刻刀的角度,模仿桃枝自然的生长曲线,终于让桃枝看起来栩栩如生。
夏季的部分,芷兰想雕刻出镇边的荷塘月色。她在木块上先刻出了田田的荷叶,然后是绽放的荷花。为了表现月光下的光影效果,她尝试了很多次不同的刻痕深度。
一天,芷兰在夜里点着蜡烛继续雕刻。烛光摇曳下,她突然发现,通过不同角度的刻痕在烛光下的投影,可以营造出非常逼真的光影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