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的边缘,有一家大型制造企业——“宏远制造”。这家企业的厂房像巨兽一般盘踞在广阔的土地上,车间里机器轰鸣,工人们在生产线旁忙碌地穿梭着。然而,企业的董事长赵刚却愁眉不展。
赵刚坐在他那间宽敞却略显杂乱的办公室里,办公桌上堆满了文件。他看着墙上挂着的企业历年生产效率的图表,深深地叹了口气。企业的生产效率已经到达了一个瓶颈期,人工成本居高不下,产品质量也偶尔会出现波动。
这时,企业的技术总监李华走了进来。李华手里拿着一个平板电脑,上面是一些关于新兴技术的资料。他看着赵刚说:“赵总,我觉得我们应该考虑引入人工智能来提高企业的效率。”
赵刚抬起头,眼中带着疑惑:“人工智能?这东西靠谱吗?我听说那都是些很遥远的高科技,能应用到我们的制造企业里?”
李华拉过一把椅子坐下,开始耐心地解释:“赵总,现在的人工智能技术已经相当成熟了。比如,我们可以在生产线上应用智能机器人。这些机器人叫‘智工一号’,它们可以精确地完成一些重复性高、精度要求高的工作,而且不会疲劳,这样就能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减少次品率。”
赵刚听了,眼中有了一丝兴趣:“那这些机器人的成本会不会很高?而且我们的工人怎么办?”
李华回答道:“初期的投入是会有一些,但是从长远来看,它会降低我们的人工成本。至于工人,我们可以对他们进行再培训,让他们转型去做一些更需要人类智慧的工作,比如机器人的维护、数据分析等。”
赵刚沉思片刻后说:“好吧,那你先做个详细的方案出来。”
李华开始着手准备引入人工智能的方案。他和他的团队在企业的实验室里忙碌着,实验室里摆放着各种先进的设备和模型。他们联系了几家人工智能的研发公司,挑选适合“宏远制造”的智能机器人和相关软件。
几个月后,第一批“智工一号”机器人被运进了车间。这些机器人有着金属的外壳,闪烁着蓝色的指示灯,看起来充满了科技感。
然而,新的问题出现了。工人们对这些机器人充满了抵触情绪,他们担心自己会被机器人取代,工作时也不配合机器人的运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