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的小镇,李阳的便民服务公司发展得如火如荼,但随着业务量的不断增加,成本控制变得愈发重要。其中,与供应商的合作成本占据了很大一部分,李阳深知,若想进一步扩大利润空间,就必须与供应商进行一场博弈,争取更好的价格。
李阳的公司主要从一家名叫“红星五金厂”的供应商那里采购维修工具和一些建筑装修材料。红星五金厂在当地算是比较大的供应商,老板是一个叫赵强的精明商人。
这天,李阳带着助手小张来到了红星五金厂的办公室。赵强正坐在一张宽大的办公桌后面,看到李阳进来,脸上露出一丝笑容。
“李老板,今天什么风把你吹来了?”赵强热情地招呼着,但眼神里透着商人的狡黠。
“赵老板,我也不绕圈子了。你也知道,我公司现在业务量越来越大,从你这儿进的货也越来越多,我希望咱们能重新谈谈价格。”李阳开门见山地说。
赵强皱了皱眉头,拿起桌上的烟点了一根。“李老板,咱们现在的价格已经很公道了。你看看现在的市场行情,原材料都在涨价,我这也是小本生意,没多少利润空间啊。”
“赵老板,话是这么说,但我现在的进货量比以前可多了不少。按照薄利多销的道理,你给我降点价,我能进更多的货,你也能赚得更多。”李阳据理力争。
赵强吐了一口烟圈,沉思了一会儿。“李老板,你看这样行不行,我给你在原来的价格基础上,每样货物降个百分之二,这已经是我的极限了。”
李阳摇了摇头。“赵老板,百分之二可不够。我做过市场调查,其他一些供应商给的价格可比你这低不少呢。我是念在咱们合作这么久的份上,才先来找你谈的。”
赵强的脸色微微一变。“李老板,你可不能拿那些小厂和我比。我这儿的货质量有保证,售后服务也好。”
“赵老板,我当然知道你这儿的货质量好。但价格方面,你还是要再考虑考虑。我希望能在现在的价格基础上降个百分之十。”李阳坚定地说。
赵强一下子站了起来,提高了声音:“百分之十?这不可能!我要是给你这个价格,我得赔本儿了。”
这时,小张在一旁说道:“赵老板,你看这样行不行。我们可以和你签订一个长期的供货合同,保证在未来一年内,我们公司百分之八十的货物都从你这儿进。只要你给我们降百分之十的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