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的小镇集市,热闹非凡。林辉,这个决心逆袭的重生者,站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心中满是对未来的憧憬。他深知,地摊生意将是他走向成功的第一步,而挑选第一批货物至关重要。
林辉的住所是一间狭小昏暗的出租屋,只有十几平米。屋里一张简易的木板床占了大部分空间,床边有一个破旧的木箱子,那是他仅有的储物家具。墙壁上糊着发黄的报纸,时不时还能看到几个破洞。
林辉早早地来到了镇上的批发市场。这个批发市场是由几排简陋的瓦房组成的,屋顶的瓦片有些残缺不全,阳光从缝隙中洒下来,形成一道道光影。市场里弥漫着各种货物的混合气味,有布料的土腥味,也有塑料制品的化学味。
林辉走进第一家摊位,摊主是个中年大叔,摊位上摆满了各种款式的手帕。手帕的图案五花八门,有大红色的牡丹花图案,象征着富贵吉祥;也有蓝色的小碎花图案,看起来清新淡雅。
“小伙子,买手帕不?这都是刚进来的货,质量可好了。”摊主大叔热情地招呼着。
“大叔,这手帕怎么卖的?”林辉拿起一块手帕,仔细打量着。手帕的质地还算柔软,只是做工略显粗糙。
“一毛钱一块,你要是多要的话,可以再便宜点。”大叔眼睛一亮,似乎看到了一笔大生意。
林辉思索着,手帕虽然便宜,但他不确定市场的需求。在1980年,手帕虽然是人们常用的物品,但它的利润空间似乎不大。
“大叔,我再看看。”林辉放下手帕,继续往前走。
下一个摊位上摆满了各种塑料梳子。梳子有大有小,颜色鲜艳。大的梳子齿比较稀疏,适合梳理长发;小的梳子齿很细密,适合整理短发或者梳刘海。
“小伙子,这梳子可好用了,都是用最好的塑料做的。”摊主是个大妈,她拿起一把梳子,在自己的头发上示范着。
“大妈,这梳子多少钱一把?”林辉问道。
“两毛钱一把,这可是很划算的价格了。”大妈自信地说。
林辉拿起一把梳子,在手里把玩着。他想到,梳子是生活必需品,而且塑料梳子相对比较耐用,成本也不高。如果能以合适的价格出售,应该会有不错的利润。
“大妈,我先拿个十把试试,如果卖得好,我再来多拿。”林辉决定先少量进一些梳子。
“好嘞,小伙子,你可真有眼光。”大妈高兴地开始给林辉打包梳子。
林辉继续在市场里逛着。他看到一个摊位上摆满了各种颜色的头绳。头绳有粗有细,粗的头绳适合扎马尾,细的头绳则可以用来编辫子。
“老板,这头绳怎么卖?”林辉问道。
“一毛钱三根,小伙子,这头绳可受欢迎了,小姑娘们都喜欢买。”老板回答道。
林辉想到,在这个年代,女孩子们都很注重打扮,头绳的需求量应该很大。而且一毛钱三根的价格很有吸引力,他可以稍微提高一点价格出售。
“老板,给我来三十根。”林辉说。
林辉又来到一个卖小镜子的摊位。小镜子的边框是塑料的,有红色、蓝色和绿色等多种颜色。镜子的镜面还算清晰,只是有些小瑕疵。
“这镜子多少钱一个?”林辉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