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王忠嗣性命攸关的时候,他手下的那帮将领们纷纷劝说入朝述职的新任陇右节度使哥舒翰携带金银财宝,为老上司王忠嗣活动,但哥舒翰却说:“如果天理尚在,王公必然不会冤死;如果天意如此,一切都注定是徒劳的!”
志在威服四方的李隆基对勇将有一种特殊的偏好。哥舒翰正是利用李隆基对他的这种特殊的好感,在面见圣驾的时候力陈王忠嗣的冤情,请求用自己的官爵来为王忠嗣赎罪。
不耐烦的李隆基站起身向禁中走去,可倔强的哥舒翰却并没有轻易放弃,一边叩头一边尾随着李隆基。虽然“男儿有泪不轻弹”,但哥舒翰这个身经百战的将军居然号啕大哭,泪流满面,连李隆基都为之动容。
望着声泪俱下的哥舒翰,李隆基对王忠嗣切齿的恨稍稍缓解了。哥舒翰的苦苦哀求终于为王忠嗣打开了一扇通往生的希望之门。
死里逃生的王忠嗣被贬为汉阳[1]太守,不过让哥舒翰始料未及的是自己后来一个不经意的举动居然将这扇亲手为老领导打开的求生之门硬生生地关上了。
[1]治所今湖北WH市。
两年后,哥舒翰用数万士卒的生命换来了李隆基梦寐以求的石堡城。战争的结果居然与王忠嗣预料得一模一样,“得之未足以制敌,不得亦无害于国”,但数万士卒的尸骨却永远地长眠在那里。
不久,年仅四十五岁的王忠嗣就暴病而亡,但是真正死因是何,无人知晓。
李亨如约将那封字迹有些模糊的信交给了杨玉环,就在他要离去的时候,恰巧碰上李隆基回来。他慌忙行礼,就在他低头的那一刹那,李隆基惊奇地发现还未到中年的儿子却有几分迟暮之感。他的头发已经开始脱落,而且中间居然还夹杂着几缕银丝。这不免让身为父亲的李隆基生出几丝感伤,几许苦涩。
三次大案,两次婚变,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行走在悬崖边的李亨早已是身心俱疲,心力交瘁了。李隆基对于太子在重重危机面前表现出的忍辱负重和波澜不惊颇为赏识。
其实李隆基是一个具有多重性格的人。作为一位父亲,他竭力呵护自己的儿子;作为君主,他漠视甚至纵容李林甫对太子进行残酷的打压。李隆基之所以会呈现出双重性格是因为皇帝与太子这种父子关系早已被权力异化了。
李隆基决意为已经沦为孤家寡人的儿子找寻一位新的生活伴侣。他最终选定了自己亲姨的孙女。李隆基的亲生母亲窦氏在他很小的时候便被武则天处死了,正是姨娘亲手将他抚养成人,因此他对姨娘有着一种特殊的情感。
很快,窦氏的这个孙女就被册立为太子良娣。这位张良娣的到来无疑给李亨枯燥单调的生活平添了许多色彩。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以静制动的太子李亨以不变应万变,不仅数度成功地转危为安,而且还唤起了李隆基心底深处的父子之情,因此他成为这场政治对决最后的赢家!
李林甫却心有不甘,当年他曾成功地扳倒过李瑛,如今他也坚信能够故伎重演,不过那时他的身后是政治强人武惠妃,如今的他却孤掌难鸣。尽管如此,他却从未放弃过,因为此时的他犹如过河的卒子,早已没有了退路!
李林甫在长安设置了推事院,矛头直指太子李亨。虽然他仍旧在不遗余力地寻找着能够将李亨牵涉进来的案件线索,却不曾想他此前颇为信赖和倚重的杨钊的政治态度正在悄然地发生着转变,不再像之前那样卖力,那样尽心了。
虽然李林甫此前发动的一波波政治攻势极大地打压了李亨的政治生存空间,与李亨关系密切的人一个接一个地被铲除,而且这个惊心动魄的过程让李亨惶恐不安,但局势却渐渐朝着对李亨有利的方向发展着。
历经几番政治风雨的洗礼,有惊无险的李亨依旧端坐在太子之位上,而李林甫此后却再也没能掀起什么大的波澜。
但是,李林甫影响力的下?之时,杨钊的权力正在节节高升,李杨的宰相之争开始了。
“寿王对此并不知情,圣上又能对他怎样?”
李亨冷笑了两声,说:“寿王知道不知道并不重要,甚至他做过什么没做过什么也不重要,重要的是皇上将会怎样处置他!”
虽然那封信并不能证明李琩曾经参与其中,更不能证明他曾做错过什么,但无疑却给了李隆基一个可以随意处置李琩的借口。她曾经领教过李隆基的残忍和血腥,李瑛血淋淋的面庞仍旧时不时地出现在她的噩梦之中,因此她不愿看到悲剧再次上演。
杨玉环沉默许久,质问道:“你到底想要干什么?”
“只需贵妃娘娘举手之劳便可解我的燃眉之急!这是魏林家的一个昆仑奴[1]检举他勾结李林甫蓄意陷害王忠嗣的证词,烦请娘娘的堂兄转呈给父亲,有劳了!事成之后,我自会将那封信交还娘娘!”
[1]昆仑奴因皮肤黝黑而闻名于世,主要来自东南亚,也有少部分来自阿拉伯和印度,当时最受贵族青睐的仆人是“昆仑奴”和“新罗婢”。
杨玉环叹了口气,说:“本宫只能尽人事,至于太子殿下能否转危为安可就要听天命了!”
李亨走后,杨玉环将堂兄杨钊连夜召进宫,意味深长地说:“宦海沉浮不定,还是要多给自己留条后路!”
一头雾水的杨钊不明就里地问:“为兄愚钝,还请娘娘明示!”
“难道你就那么坚定地认为李林甫一定能扳得倒李亨吗?万一笑到最后的那个人是李亨而不是李林甫,你想过会是什么后果吗?”
“想过!我这么做完全是为了你,更是为了寿王!”
“还是让寿王安安稳稳地过自己的小日子吧!”当初杨玉环的确曾被李林甫说动了,也曾经产生过拥立寿王为太子的念头。如果李琩真能登基称帝,他们或许还会有破镜重圆的机会。可经历了这么多的风风雨雨,她觉得天性善良的李琩根本就驾驭不了政治风云,况且即使李琩能够登基称帝,他们恐怕也很难再回到过去了。
“可是开弓没有回头箭,恐怕树欲静而风不止啊!”杨钊忧心忡忡地说。
“如今有一个机会就摆在你的面前!”杨玉环随即将那份事关李亨前途命运的证词递给了杨钊,意味深长地说,“就看你会不会把握了!”
杨钊接过来匆匆地扫了一眼,心领神会地说:“我知道该怎么做了!”
王忠嗣案终于结案了,而且是李林甫期待已久的结果。他将这起案件的卷宗毕恭毕敬地递给李隆基,带着一丝得意和满足地说:“太子应该知道此事!”
李隆基却并没有看,沉默了一会儿说:“我儿位居深宫,怎么可能跟外人合谋串通呢?你们只管审理王忠嗣蓄意阻挠军事行动就行了!”
李林甫呆呆地看着李隆基,简直不敢相信眼前发生的一切会是真的。李隆基一句轻描淡写的话语居然就让他之前所做的一切都付之东流。他心有不甘,却又无可奈何!
“爱卿这段时间辛苦了,还是好好调养调养吧!”话音未落,李隆基就起身离去,将两位宰相李林甫和陈希烈抛在了身后。
一脸苦涩的李林甫只得黯然接受了这个结果,可就在转身的那一刹那,他从陈希烈的脸上捕捉到了一丝幸灾乐祸的神情。
既然李林甫没能撼动李亨的地位,李林甫只得将满腔的怒火都撒向了王忠嗣。三司判处王忠嗣死罪,立即执行。
喜欢纸嫁衣之缘起奘铃村请大家收藏:纸嫁衣之缘起奘铃村本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