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离开,杨国英突然想起,回头叮嘱宣妍,接下来的社会企业专场培训,到时也会安排具体服务点的参观交流,那个很值得一看,让宣妍不要错过。
果然是师徒,相视而笑,不用她说,宣妍也正有此意。
社会企业,顾名思义,不以营利为目的,主要关注的是社会责任,目前也有很多机构在尝试,很期望能够借助这个平台为弱势群体提供更多的资源支持。
不过实际执行来看,却不太容易。
这次参观主要是两个项目,一个是精神病康复者的咖啡厅,一个是失业妇女的手作坊。
算是两个比较成功的了,其中又以那间咖啡厅的运营更加吸引了宣妍的注意力。
也让宣妍想通了为何之前自己关注创业的那个时候,限制比较大的矛盾点。
再加上锦鹏成功就业的经验总结下来,社会企业很难成功也会源自社会企业中,究竟是社会责任多一些,还是要企业运作多一些?
这些是宣妍自己想到的一些要点。
咖啡厅的运作是由两个团队结合,一个是社工和职业治疗师为主的职业训练团队,主要为精神病康复者提供职业训练和情绪心理支持,让他们具备咖啡厅工作的能力,但咖啡厅的工作也不是终点,而是一个过渡,这个过渡也算是职业训练的一环,他们在这里工作,如果可以完全胜任,并且表现稳定,则会获得推荐外出就业的机会。
一个是工商管理和市场营销专业人士组成的商业团队,咖啡厅日常运作完全走的是商业模式,营销方案也都是由商业团队负责。日常运作中,会有受过专门训练的店长和店员带领过渡就业计划的成员适应工作,按照一比一的比例。
两个团队会有定期和临时召集的会议制度,比如,双方会定期就咖啡厅的职员工作情况进行沟通,对于不适应的,会以店长为代表,提出职业训练团队及时给予介入和职员的更换。
而职业训练团队则会将训练效果比较好的康复者进行推荐,这里有两重意思,一个是推荐进咖啡厅成为职员,过渡就业适应阶段,另一个就是在咖啡厅工作表现良好的,推荐到适合的外间企业工作,最终实现支持他们更好的融入社会。
这个过程,两大专业团队,各司其职,分工合作,保证运行的持续,从而支持到过渡就业的康复者,而这一切,最终的目的就是社会责任,商业化运作获得的利润是过程中的保障。
宣妍之前觉得困难重重,也恰恰好是她只熟悉康复训练的环节,商业运作的部分,并不是她擅长的,所以才会觉得通过创业来创收的路太难了。
突然想到了曹遇,如果根据这间咖啡厅的经验,是不是意味着曹遇的计划实际是有可行性的?
宣妍可以负责康复训练的部分,而曹遇也可以承担商业运作,虽然这是属于曹遇想要支持宣妍梦想的创业计划,但从社会企业角度看,好像也有些相关,只是曹遇的部分还是会关注营利,给予宣妍的支持,更多的是一个平台作用的支持,这样宣妍她们可以借助这个平台,“来料加工”,不用操心商业运作的部分。
感动于曹遇为她做了这么多,尤其是努力的兼顾了两个人的目标,那么自己也需要为了曹遇,为了两个人的未来多一些努力。
喜欢小社工的大世界请大家收藏:小社工的大世界本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