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推燕是一种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传统面点,尤其在山西地区,它是寒食节和清明节期间的代表性食品。以下是关于子推燕的详细介绍:
文化背景
子推燕的由来与春秋时期的介子推有关。相传,晋文公重耳为逼介子推出山,下令放火烧山,结果介子推母子被烧死。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全国在寒食节禁用烟火,只吃寒食。人们在这一天制作面塑,特别是子推燕,用以表达对介子推的怀念与敬仰。
“子推燕”中的“推”是介休方言中“麻雀”的意思,“子”表示用面粉制作的模拟鸟类形状的食物。燕子在春季回归,象征着生命的复苏和希望的重生,因此子推燕也寓意着对介子推的怀念与对忠诚精神的尊崇。
制作方法
材料准备
? 面粉:200克
? 酵母:1/2茶匙(约2克)
? 温水:适量
? 黑芝麻:适量(用于眼睛)
? 南瓜泥(可选):用于制作黄色面团
? 红枣或其他馅料(可选):用于夹心
制作步骤
1. 面团的和制与发酵:
? 将1/2茶匙酵母放入温水中,搅拌均匀后静置5分钟,使酵母完全溶解。
? 将面粉放入和面盆中,分次加入酵母液,搅拌成带有适量干粉的面絮,然后揉成表面光滑、稍硬的面团。
? 盖上湿布,放在温暖处发酵,直到面团发酵至两倍大,按压不反弹。
2. 制作燕子身体:
? 将发酵好的面团放在案板上,反复揉几次,排出面团里的空气。
? 用刀将面团分割成大小均等的四等份小面团。